黑土地,开垦的面积也远远大于南京道,但是在税收上却远远比不上土地贫瘠且狭窄的南京道。

    南京道因为有中原官僚系统的底蕴,所以管理得比较严格。因此使辽的苏辙才会有“富家多被强取,子女玉帛不敢爱惜,燕人最以为苦”的记载。

    而在东京道这边,历史上因为冯延休、韩绍勋主管东京道计司时,欲按燕地点标准收税,结果引发了大延琳之乱,所以辽国朝廷后来采取了让步政策。

    不仅在辽东实行比较轻的租税,而且也不认真“括地”,以至于到底有多少官田被权贵、豪门占据,辽国朝廷也是不知道的。

    武好古笑着问:“也就是说辽东的土地全部都是辽朝官有的,是不是这样?”

    “基本是官有的。”

    “那就好办了!”武好古抚着巴掌,笑道:“首先就是括地!辽东、辽西这里有多少土地已经开垦,或可以开垦,都得查清楚了!

    马老,这事儿你来领衔!再让张琳、左企弓、韩企先、虞仲文他们都来辽东协助你,燕地各家子弟也可来辽东、辽西出任地方官职。如此安排可好?”

    马人望抚着胡须说:“好,好……有这些人帮忙,老夫一定可以将辽东、辽西的土地查得一清二楚。

    其实老夫在辽国做官的时候是真不敢查,查下去老命都要送掉的。现在辽东、辽西已经在共和政府治下,老夫还怕什么?”

    “对!什么都不用怕!”武好古一挥手,“共和军在辽东、辽西摆了三十万大军,管什么右姓左姓,不服气的尽管来战!”

    “他们哪敢啊?”马人望摇摇头,笑着,“而且他们也没道理,那些土地本就不是他们的,白种了一百多年,还想怎么样?

    其实也不是渤海右姓在种,都是渤海奴在种。最早的时候,渤海右姓不过是替圈了土地的契丹贵人或寺庙管理庄园。

    因为渤海右姓控制着大批的渤海奴,所以无论是契丹贵人还是那些无法无天的寺庙,圈占了土地以后,都要让渤海右姓来管理,他们也就因此做大了。”

    原来辽国东京道这里,土地并不稀有,缺的是劳动力。这也是渤海右姓可以在灭国之后,还能逐步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

    而武好古这回,不仅要剥夺右姓的土地(其实也不是他们的),还要剥夺右姓家-->>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