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的弩和佩剑都是自备的。天津市鼓励市民习武,也鼓励私人拥有兵器,特别是作为守城利器的弩。杜文忠因为是好市民,所以也出钱买了一张弩给儿子玩。至于佩剑是小学生人手一柄,连女校的女生都不例外。杜国良当然也有佩剑,而且还会击剑。

    所以入伍的“少年兵”,除了骑士小学的学生(他们都是骑兵),大多都充了弩兵,也有一部分给派了辎重管账或文书的差。

    在领到盔甲,分配兵种的同时,杜国良短暂的新兵营训练也就结束了,他被分到了陆军第六将的补充营。再有几天,就要登上前往辽东的征途了。

    因为有冬季的冰封期,所以运往辽东的部队,都会在秋天结束前出发,然后在旅顺府完成最后的训练。

    作为共和军最高统帅的武好古,这次也将披挂上阵。不过不是渡海赴辽,而是和赵钟哥一块儿前往榆关,指挥辽西方面的作战。

    根据原本的计划,共和军只会在辽东半岛上和契丹人决战。等到将辽军击退后,再伺机夺取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

    但是情况发生了变化,幽州劳动人民捍卫共和的热情太高了。所以共和府总军机司不得不开辟第二战场,在辽东开战的同时,发起辽西战役——这可不是因为兵太多没有地方运用,而是共和政府必须夺取更多的土地去分配给热爱共和的劳苦大众。

    包括武好古在内的元老和共和执政府的高官可不是傻瓜,他们很清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劳苦大众热爱共和……并不是共和制度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而是授田府兵制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他们是为了土地而当兵的!军饷可以不给,但是土地必须要分!在扣除了“爱国小学生”(他们才是共和的基本盘)和已经授予土地的骑士、府兵后,至少还有二十五万以上的新兵需要在战胜辽国后分配土地!

    如果所有的新兵都按照府兵的标准授田,就需要授出5000万亩……整个辽河流域,大概都要拿来分给幽州的劳动人民了。

    渤海国什么的……呃,为了幽州的劳动人民,就只能对不起高永昌和拥护他的渤海右姓地主阶级了。

    ……

    辽东,复州,笔架山。

    大辽天子御营内,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进出御帐的大辽国贵胄们,脸上都挂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不时还有相互道喜和吹捧-->>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