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边的得失,以及讲理不讲理的各自代价,全看个人。剑来这一卷写了很多“题外话”,也不是硬要读者照搬,不现实的,如茅小冬所说,无非是面对复杂的世界,多提供一种可能性罢了。

    茅小冬为何打不破规矩?是不够聪明吗?恰恰相反,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教书先生,因为对这个世界心怀敬畏,甚至对每一个学生都怀有敬畏。不然他那么仰慕的老秀才,会感慨一句“作为先生,说一句话,做一件事,我都很惶恐啊”?

    在这件事上,崔瀺做得真是漂亮。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战场就在一张张蒙童稚子的书桌上,在教书匠的言传身教那边。

    这也恰恰是崔瀺“事功学说”暂时不完善、却绝对有可取之处的地方。

    至于崔瀺的真正牛逼之处,大家拭目以待吧,这可是早早埋下的巨坑,我就不剧透了。

    嗯,关于石毫国那个青衫老儒的故事,已经有读者发现了,原型是陈寅恪先生,读书人的无奈,就在于往往竭尽全力,依旧于事无补,失望至极,那么怎么办?我觉得这就是答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步走,步步踏实,不是治国平天下做不得了,做不成了,就忘了修身的初衷,在那个时候,还能够立身正,站得定,才是真圣贤豪杰。

    至于那个降服心猿的小故事,也有细心的读者挖出很多一个作者不太方便在文中细说的东西,毕竟文章枝叶过茂,容易不见主干,但是剑来还是有很多极其优秀的读者,能够帮着我这个作者在圈子、在贴吧说上一说的。在这里,小提一嘴,如果你们没有得到认可,还被人盖帽子,希望也别失望。

    回头再看,做个小小的盖棺定论,书简湖这个死局,陈平安肯定是输了,但是一路艰辛,总算输得没有那么多。崔瀺当然是毫无悬念地赢了,对此崔东山还是心服口服的,唯一不服的,就是所谓的“君子之争”,不过崔瀺也露面解释了一些,所以说老兔子对小兔子,还是很有爱的。可以接受整个世界的恶意,但是对于半个“自己”,也要稍稍多做一些,多说一些,哪怕每次见面,都要给崔东山骂个狗血淋头。

    哪怕陈平安如此努力,陈平安还是输得挺多,这大概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了,就像陈平安最终还是没能在书简湖搭建起来自己的棋盘,没能为鬼物阴灵们打造一座与世无争的山头岛屿,没能……再吃上那价廉物美的四只大肉包子。

    所以看这一卷,换个-->>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