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补一点回来不是。

    随后又行了将近半个时辰,已经到了那座所有大隋地方学子心中的圣地,京城文庙。

    文庙散落浩然天地各处,星罗棋布,像是大地之上的一盏盏文运灯火,照耀人间。

    除非是一些太过偏僻的地方,否则最小的郡县,按例都需要建造文武庙,所有郡守、县令在新官上任后,都需要去往文庙敬香礼圣,再去武庙祭奠英灵。

    所以哪怕是骊珠洞天内陈平安生长的那座小镇,闭塞阻绝,在破碎下坠、在大骊版图落地生根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大骊朝廷让首任县令吴鸢,立即着手准备文武两庙的选址。

    茅小冬站在文庙外边,陈平安与老人并肩而立。

    茅小冬问道:“先前喝米酒,如今看文庙,可有心得?”

    陈平安答道:“以上好糯米酿酒,买酒之人络绎不绝,可见京城百姓衣食无忧不说,还颇多闲钱。至于这座文庙,我还没有看出什么。”

    陈平安答对了一半,茅小冬点点头,只是这次倒真不是茅小冬故弄玄虚,给陈平安指点道:

    “那边没有任何动静,这说明大隋文庙那些住在泥块里边的家伙们,并不看好你陈平安的文运。”

    说到这里,茅小冬有些讥讽,“大概是给香火熏了百年几百年,眼神不好使。”

    茅小冬继续道:“游学士子,心思虔诚,拜访文庙,若是身负文运盛者,文庙神祇就会有所感应,悄悄分出些许增长文采的文运,作为馈赠。世人所谓的妙笔生花,文章天成,落笔时腕下犹如鬼神相助,就是此理,不过文庙先贤神祇能做的,只是锦上添花,归根结底,还是读书人自家功夫深不深。”

    “愿意做这些小动作的,多是本国文臣成神的香火神祇所作所为,各国京城文庙,供奉的至圣先师与陪祀七十二贤,就只是泥塑神像而已了。当然,事无绝对,也有极少数的例外,浩然天下九大王朝的京城文庙,往往会有一位大圣人坐镇其中。”

    听到此处,陈平安轻声问道:“现在宝瓶洲南边,都在传大骊已经是第十大王朝。”

    茅小冬笑道:“等到大骊新五岳全部出现后,再来谈这个,这会儿才一个北岳披云山,还算名正言顺,为时尚早。”

    茅小冬向前而行,“走吧,咱们去会一会大隋一国风骨所在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