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部走长江南岸,经江西入湖北,攻武昌西南.两军约定在1861年4月会师武汉".计划确定后,陈玉成既率北路军自天京渡江北上,11月进抵桐城西南桂东河,准备顺道解安庆之围,但不是很顺利,更听信英国参赞巴夏礼的谣言和英军的出面阻挠,停困在离武汉只有一百六十里的黄州,无果后率主力回援安庆之围.

    但此时的李秀成却有了自己的小算盘不想参加西征,主张守住东南新地盘,后在洪秀全的严诏督责下,才不得已的带着一部分人进入皖南.在得知陈玉成部在集贤关等处作战失利,他又径自撤军,退出湖北.由于李秀成对西征的消极态度,因而造成了会剿失约,武汉会师的计划落空了.而陈玉成在安庆的解围中在和湘军江南北主力一万多人主力展开了太平天国战史上空前激烈的一次会战后,由于缺少李秀成的配合,部队又缺少统一有效的指挥(当时前来增援的还有洪仁鹊囊徊糠志,9月5日,湘军炸塌安庆北门城垣,突入城内,饿倒的一万六千余名太平军将士,全部壮烈牺牲.至后安庆失陷,陈玉成退守庐州,轻信叛徒的诡计遭擒,于1862年6月4日,二十五岁的陈玉成坚贞不屈就义于河南延津.

    1861年9月,李秀成回师江西,进入浙江.于12月攻克杭州后,醉心于建立经营苏杭地区,分封保存实力观念逐步深入他的内心,而放弃了长江上游的战略部署.这期间虽然取得局部小胜不断,但这也是盲目的小胜,缺乏明确长远的计划.一方面想巩固苏杭地区抢占钱粮之地率军直指上海,犯下了过早和洋人产生直接矛盾的战略错误.一方面又难违洪秀全的命令,不得不一再回兵为天京解围.就在这样的南北奔波中,李秀成损失太平军将士数万人,损兵折将,锐气大伤.无奈之下又向洪秀全提出:"京城不能守,清军困甚严,濠深垒固,内少粮草,外救不来,让城别走"的建议.在遭到已经走火入魔的洪秀全拒绝后,只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抱必死殉国之决心坚守天京,直到最后的一天以四十一岁之躯殉国.

    指出:"李秀成在羽翼未丰之时,总是借助陈玉成兵团或者相互配合,而一旦等到掌握军权以后,李秀成坐大的现象就越来越严重".确实李秀成是有愧于陈玉成的,当陈玉成在安庆血战之时,当时他手握重兵却拒绝救应,直接造成重镇安庆的丢失和最终造成了陈玉成的失败死亡.这虽然说是和天国末期的乱封王制度有关,但骨子里还是缺乏全局观念上的通盘考量,满足于固有领地以及对安庆的不够重视,将自我凌驾于大-->>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