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于保守的方式改变,时间又不允许。

  变有三,潜移默化,改良,革新。

  变的缓急也有三,保守,循序渐进,激进。

  方运思索片刻便明白,若是时间足够,那最好的方式显而易见,因为无论是东方大哲孔子还是西方大哲亚里士多德,在相关方面的选择惊人的一致。

  孔子有中庸,亚里士多德有中道,在核心思想上几乎完全一致。

  循序渐进地改良,本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时间不够。

  方运果断做出选择。

  激进地改良。

  既然是改良,那就不能过多否定,大量甚至全面否定是革新要做的。

  既然是激进,那就不可能不刺激保守势力和既得利益集团。

  从何处改良,如何控制力度,如何控制好切入点,在出手前如何进行安抚甚至进行利益交换,往往比改良本身更加重要,也更加困难。

  方运用更加理智的方式慢慢思索,改良之路在心中更加清晰起来。

  “安抚各家或利益交换,理当在我实施改良前动手,不过现在我无法回到圣元大陆,那么只能进行准备。既要为改良做准备,又要能让自己快速成长,只有一条道路,那便是书写一些有价值的作品。”

  “为《四书》作注,已经是极限,我不能再为其他经书作注了,一来精力分散可能导致成就不足,二来我现在对圣道理解有限,为不同的先贤作注过多,很可能导致我以后的圣道根基过于驳杂。”

  “那么,我应该另立学说,既不会太过激进,又要有足够的价值,成功影响人族,完成改良。”

  方运思索片刻,拿出一张纸,提笔书写三个打字。

  医学史!

  在写完这三个字后,方运只觉头脑一片清明通透,眼前大放光华,好像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晰明亮。

  方运知道,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或者是正确的选择之一。

  之所以不写为《医家史》,便是方运改良甚至可以说近乎革新的第一步,变家为学!

  尽最大可能削弱传统的教学方式,让人族改变传男不传女、宁可把手艺带进棺材也不穿外人之类的观念,要让人族的知识传承更加开放。

  不过,变家为学并非是强制性,从表面上看只是一种新的说法,但当人族慢慢习惯了“学”而-->>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