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想事情,想的入神。直到宫城门口,常福掀开轿帘时,常升才被一阵冷风,激的回过神来。

“我自个儿进去,你们在这儿等着。”

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都督府

“你这写的啥,咱们不过啦?这宫里这么多人都等着吃饭呢。你要是这么给,宫里头,得饿死一半人。”

朱元璋抽过朱允熥笔下的折子,揉成一团,“重新写,想想看,该怎么写。”

“灾民,朝廷是得管。管好了,他们就能种地养活自己。可要是管不好,成了流民,到那时候,朝廷就是想管,也得大费周章了。”

朱允熥咬着笔杆,嘴里嘟囔着,“这些人,要是不贪,朝廷怎么还会担心,户部出去赈灾的粮食,被人给贪了。”

“灾民还没吃上饭呢,中间的官员,就先吃上了。层层扣点,到了百姓手里头,哪能还剩多少。”

朱元璋笑道,“这就不耐烦了?你爹那时候,坐在这儿,一坐就是一天。就这样的事儿,一天得有十多个。咱大明朝那么大,什么时候,都能有些小灾小难的。”

“咱当时也气,这些人,咋就这么贪呢。咱甚至是,剥皮充草,都给弄出来了,可他们还要贪。”

“可你爹说,不把中间那些人,给养活了,他们哪能安心赈灾呢。救民先救官,到了什么时候,这都变不了。你啊,心眼儿比你爹要活泛的多。可论治国理政,你比你爹,可是差远了。好好学着吧,坐天下,可没那么容易。”

朱允熥听的半知半解,倒也没再多说什么。治国理政,确实也不是生下来就会的。

“孙儿记住了。”

再翻开一本,朱允熥赶紧报喜,“皇爷爷,您看。蓝玉从北边送来的战报,锦山大捷。这时候,正围着开京呢。”

这是这么多天以来,收到的第一个与高丽(朝鲜)有关的捷报。

朱元璋笑着摇摇头,“你再看,看仔细了。”

朱允熥一愣,回过头,再去读这一份捷报,看到最后时,才恍然大悟,拍了一下脑袋,“嗐,这也算不得捷报了。”

虽是打了胜仗,但蓝玉自己,也是伤亡不少。尤其是带过去的京师大营的老兵,更是折损大半。

“你咋办?”

朱-->>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