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居然也在站桩,而且站的也是虎桩。

  一边站。

  一边讲。

  “我曾观百家拳术,创出一门‘形意拳’,其中‘三体式’乃为天下桩功之根本,内含‘十大桩’,其中有一‘伏虎桩’,是增长力气的第一桩功。”

  “增力行功式,降龙伏虎含。坚练恒久后,功力自非凡。”

  “这是‘虎桩’之首,亦糅合了我早前自创‘虎形通神术’之秘技,使之更上一层楼,对增长气力、内劲都有妙用。”

  “注意看我动作——”

  “手臂提切,两手掌相互夹持、分撑、十指分争、指尖前指、上挑、下按、坠肘横撑、靠背、顶项之势。”

  “这是上盘!”

  “下盘以大步分争为则,两脚承重以前二后八为要。千万要在屈膝时将膝内扣。”

  “体势下伏当回视,神求后顾关前要,绞海翻江含扭势,功力适求通体备,若得形髓间架意,诸桩达具方研练,有意之觅从正道。”

  ……

  曹珺原本没上心,她自问,无论是自家的‘虎拳’、‘虎桩’,还是自身的理解与诠释,都已经是一时之选,同龄人当中,难有企及,当然不会在意阎闯的说教。

  但是,站著站著,听著听著,却不知不觉就专注起来,沉浸进去,不知不觉就在思考。

  “伏虎桩!”

  “其神在于内意挫、按中含夹、持、撑、拉,其精神有如伏虎,是以下、低之势求与外连之用,神中蓄含怒虎出林,降制猛虎,具威严气势、包果敢之心。身手相系腿、脚行功,而在于气魄的豪雄。有藐敌的胸怀,无怯意之虚势。”

  “原来如此!”

  “是这样——”

  “跟我‘虎桩’不同,他这‘伏虎桩’重求意感、劲力的下势之蓄有顶、翻、扑、撞、按、压、推、挤、分争、合抱、提抬、挫拧之意。”

  “手臂的意、力蓄含之用当从意于身、腿的整体配合而为——”

  “力源在身、力根在脚、力行于体、力发于腿,而连腰达背一气而成。”

  “力用多在手,是因力根于脚,发于腿,行于腰背,达于手指。”

  ……

  曹珺不知不觉就在改变,就在改进。

  她的‘虎桩’根底越深厚,就越是知道阎闯口述身传的‘伏虎桩’有多-->>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