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没有投降,恐怕也是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觉得大明不可能这么快来攻打自己。

能爽几天就爽几天吧,当然这也是朱启自己的猜测,具体纳哈出怎么想的?

朱启就不是很清楚了,反正和自己也没有什么关系。

他收到了要改善草原经济的任务之后,马不停蹄的就到了亦乃集来了。

而前段时间,来亦乃集的时候,这亦乃集还是一个小镇子。

虽然分单着南北贸易往来的中枢纽的责任,但亦乃集毕竟还是规模太小了。

再加上大明前段时间开放了好几个边境贸易点,这亦乃集的作用更小了。

不过经过了大明的大力发展,还有最近的重点培养之后,亦乃集的规模已经不是前两年可以比的了。

整个城池番了两倍的面积,还不止而成内的人员,自然是不用多提了。

本地人口比较往来的商人,甚至都还不足一半呢。

而本地越来越多的汉人,和牧民都出现在这座小城里面,他们都是在这里生活做生意。

并且有些不少的汉人,都还想着在亦乃集定居下来。

毕竟现在草原,已经被大明给打下来了,这草原自然也就是安全的地方。

而在亦乃集,这个地方也最能够看草原民族和汉人之间相互融合的情况如何。

一开始自然是有不少冲突的,不过,在大明捕快的努力之下,这些冲突也都不算什么了。

不过大家不要误会,这可不是说大明不快在搞什么种族压制,或者种族歧视什么的。

要知道在朱启看来这些草原民族和汉人其实都是我华夏民族。

大家都是自己人,虽然现在有一些冲突,但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真正的罪过还是在北元皇帝那边,现在北元皇帝都给抓住了,老百姓自然是可以好好的,做我大明子民的。

那些主动挑事的,自然是杀无赦了。

而那些愿意好好过日子,当顺民的自然是一视同仁。

不可能像北元那样出现四等民族,杀一个元人就只需要陪一头牛,这种事情是万万不可能发生的。

明法也是摆在那边,如果有谁敢执法,或者是滥用职权的话,说不得就得立马处理了。

大明的吏治在这个时候还是非常清明的,也是很高效的。

再加上这些亦乃集的官员,很多都是跟着辽王朱启出来的,这方面的思想觉悟也还是有的。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