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们肯定不干呀,你看北元那些牧民们日子过得多么凄惨啊,连衣服都没有,他们可不想过上那样的生活。

虽然在中原苦是苦了点,有的时候收成不好还要挨饿,但起码不会像北元那样,年年都没有盼头啊。

中原的老百姓们,一听说北元这边也需要移民了。

一个个都没有什么兴致,也没有积极性了。

不过他们这样的情况早就在朱启的意料之中了,而朱启是干什么的?对于情报可是拿手的对于舆论更是拿手的。

所以朱启早就提前准备好了宣传的材料了,这草原上的优惠力度自然要比云南还大的。

只要愿意到草原上进行开荒的,那么可以免税10年,除此之外在草原上,所有的平民老百姓的孩子都可以免费入学。

而且国家这边还提供种子和工具,以及其他的建筑材料,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城市和村庄等等。

可能有人要问了啊,给这么多好处,大明有这么多财政,可以支撑这些老百姓吗?

如果中原地区几千万的老百姓都过去北元的话,那肯定是没有这么多钱的。

但朱启早就已经考虑过了,即便是自己拿出这些材料来宣传,恐怕愿意去草原的汉人,也不会超过几十万或者百万的。

能达到三十万,那都已经是预料之外的事情了。

而且还不可能是一年就达成,恐怕得往后的十几年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够慢慢把移民给填过去,所以朱启并不觉得财政会有任何吃紧的情况。

更何况朱启也,并不打算用草原上,老百姓种出来的粮食作为税收。

因为朱启更重看重的是海外贸易的税收,老百姓的粮食说实话产量不大。

而且能够补的税收,也并不是很多,比起老百姓身上的那点点粮食,倒不如把目光放到那些商人或者是外国去,比较合适呢。

朱启就是这样干的,而朱元璋对于这些事情是非常信任朱启的。

自然是按照朱启的建议来做的,所以那些中原的老百姓们原本还不想去草原,但一听到朝廷给的条件居然如此丰富,一个个的也都是动了心思了。

但也只是动了心思,要真要下定决心去草原生活,那可不是一般人可以随便下的。

即便是给了这么丰厚的条件,后代也可以免费的读书,甚至国家还提供各种工具和建筑材料。

但这些福气也得有命去享用才可以呀。

在云南杀人的也只是瘴气,-->>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