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

这两人的话,算是让孙太后的脸色略略好看了几分。

焦敬自不必说,勋戚和皇家向来是一脉相承,他是肯定会站在孙太后这边的。

至于陈循,他是翰林院学士。

翰林院算是侍从之臣,一旦太子册立,那么东宫属官必然由翰林院选用,他自然也是赞成的。

不过孙太后也清楚,仅仅只有他们两个的意见,份量远远不足。

他俩加起来,也就勉勉强强能顶得上一个于谦的影响力。

这殿中说话真正有用的人,可一直都未开口。

“胡老尚书,尔为先皇托孤重臣,又是礼部尚书,礼法传承之事,正当礼部执掌,你来说,哀家说得可对?”

孙太后转过头,对着白发苍苍的胡濙问道。

说白了,在场的这一大群大臣当中,真正说话顶用的,也就那么两三个。

于谦虽然看似出挑,但是他不过就是个兵部侍郎而已,涉及兵部的事情,他能做得了主。

但是真正像册立太子这样的大事,还需要看七卿这样的大佬的态度。

说白了,在这殿中的人,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左都御史陈镒。

他们的态度,才是至关重要的!

孙太后虽然久居深宫,但是到了六部七卿级别的人物,她还是略略了解一些的。

吏部尚书王直,外朝称之为大冢宰,位于百官之首。

但是他老人家已经七十岁了,早有隐退之心,平素向来明哲保身。

左都御史陈镒,风宪科道之首,外朝呼为总宪。

政绩扎实,从地方上一步步升上来的,朝局倾向不知,但是他和于谦两人私交甚笃。

礼部尚书胡濙,资历老年龄大,年纪比王直还要大上三岁,轻易不说话。

但是作为先皇托孤重臣,说话便份量极重。

三人当中,孙太后对胡濙的把握是最大的。

立太子之事虽然仓促,但是于礼法上毫无毛病。

作为礼部尚书,胡濙没有理由反对。

而且他是看着今上长大的,和宫中的关系相对好的多。

辅政多年,总有几分情谊在的。

因此,孙太后对胡濙的态度,还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

在她看来,胡濙若是同意了,陈镒就算是反对,那么王直大概率也会保持中立。

到时候她就算是蛮横一些,强行下诏,-->>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