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如今旧事重提,虽然说,是查的所谓的‘幸进之徒’,但是,实际上,却还是在延续和扩大当时的王振一桉。

当然,如果勉强要解释,王天官的这个说法,也不是不能成立。

可就像陈镒所说的一样,百官心中是有一本账的,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无疑会让朝廷的威信有损。

如果说,天子的目的是为了清洗朝堂,那么自然无妨,但是现在,天子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换人并不是目的,重塑官场风气才是目的。

如此一来的话,那这种简单粗暴的办法,显然就不适用了。

略停了片刻,俞士悦也上前开口,道。

“陛下,臣倒是以为,天官大人所说不无道理。”

“如今朝中风气不正,其实也和当初不少忠直官员被贬被罢有关系,所以,天官大人所说重查当年被王振降罢的官员,有冤者平反,罢官者起复之举,可以推行之。”

相对于陈镒,俞次辅的话,说的就比较委婉。

言下之意,平反起复可以,但是,其他的就免了。

王文自然能听得出来他的意思,因此,对于这种打圆场的做法,王天官丝毫都不领情,哼了一声道。

“有冤者可以平反,罢官者可以起复,就偏幸进行贿之徒不可罢斥?这是什么道理?”

这话问的,其他的一干大臣不由苦笑连连。

什么道理,刚刚陈镒说的那么明白了,还不够吗?

平反起复是施恩,但是,罢斥幸进是责罚,前者固然也会得罪一些既得利益者,但是,总归是好事,只要善加安排,不难让朝野上下都满意。

但是若要追查当初依托于王振被拔擢的官员,这件事情不仅复杂,而且容易得罪人,而且一得罪,就是一大批人。

刚刚陈镒说的虽然直接,但是,还没有完全点透。

事实就是,王文这样的做法,真要是通过了,是要被满朝唾骂的。

毕竟,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上位的过程干干净净,今天查了王振一桉,明天就会查其他的事情。

这个先例一开,朝廷上下,人心惶惶都是轻的。

面对王文的质问,一旁的陈循踌躇片刻,也站了出来,反对道。

“陛下,此事并非如天官大人所想那么简单,王振之事已过去两年之久,若追及当权之时,更是数年已过。”

“如今要清查当年被冤枉之人,尚有眉目,但是,若要查攀附王振幸进之辈,则难度-->>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