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会有使自虏中还者口宣大兄皇帝诏旨曰,宗庙之礼不可久旷,朕弟郕王年长且贤,可当大位,朕于虏中禅位于郕王,命其继统,以奉祭祀……于九月朔日祗告天地,宗庙,社稷,于奉天殿即皇帝位,上大兄皇帝尊号为太上皇帝,徐图迎复……”

内容,和之前议定的差不多,说到底,外朝大臣们还是没有拧过这位郕王殿下,当然,现在该称陛下了。

诏书很长,金英足足宣读了近一炷香的时间,才读到了结尾。

“……惟敬仁诚可以安宗社,惟恭俭勤可以惠万民,尚赖宗室亲王协心藩屏,爰暨中外,文武贤臣同德匡辅,弘济重大之艰,永隆雍熙之治,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因局势艰难,所以和册封东宫的大典一样,礼部省去了许多的繁文缛节。

宣读诏书结束之后,群臣在礼官的指引下,行三拜九叩之礼,山呼万岁之后,这边便算是礼成。

随后三品以下的低阶官员退场,而其余的大员,则是随新君一同,前往奉先殿,敬告天地祖宗。

再之后,往慈宁宫拜见皇太后,往景阳宫拜见新君生母。

饶是礼部已经将典制的细节一删再删,但是终归是登基大典。

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仪典,哪怕再简略,也还是从黎明忙到了傍晚,朝廷上下的所有人等,皆是整整一天都不曾停下。

但是这种繁忙,却是秩序井然的繁忙,至少,天位已然邸定,大家再忙,心都是放到肚子里的。

底下官员如何不提,翌日一大早,群臣来不及好好休息,就重新来到了宫门前。

新君登基后的第一次早朝,就要开始了……

第99章 处置

登基后的第一次早朝,其实象征意义大于实际。

通常来说,早朝作为皇帝和朝臣真正商议政务的场合,是时常会出现争论甚至争吵的。

这种冲突不仅发生了不同派系,不同主张的朝臣之间,有时候也发生在朝臣和皇帝之间。

史书中所载明的,大多数的犯颜直谏,都是在早朝上。

虽然说在之前,新君已经以监国身份,召开过朝会和日朝,但是终归监国和君上不同。

所以这第一次早朝,朝臣们大多都十分小心,有意搁置了许多有待争议的问题,转而禀奏了一些或紧急或不紧急,但是都争议性不大的朝务。

诸如,正常的地方布政使转调,七品御史的提拔名单,张榜招募壮勇的军-->>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