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几乎就要戳破窗户纸了。

要是刚刚离开的朱鉴听到这番话,一定会觉得自己的一腔愧疚,白白错付了。

谁能想到,李贤离开朝局不是被迫,而是自己顺势为之。

对于李贤来说,他根本就不想和朱鉴等人为伍,事实上,朱鉴最开始找上他的时候,他便犹豫过,要不要答应。

但是,很快他就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是什么。

要知道,朝廷有那么多的官员,为什么独独提拔他出来,当这个礼部侍郎?

当然是因为,他曾是太上皇的随侍大臣。

太上皇南归,需要有他这个出身的人,前去迎接,而且,官职还不能太低,所以,才挑出他。

换句话说,他是因太上皇恩典,才有了如今的官位。

这一点就决定了,他无法在如今的朝局当中独善其身。

因为就算他什么都不做,朝中也会将他视为太上皇的人,甚至于,如果他在此事上袖手旁观,别人只会觉得他忘恩负义,刻薄无情。

李贤虽然不是清流华选的翰林,但也是正经的读书人出身,名声若是坏了,此后必然难在士林立足。

所以,他只能答应下来。

谷</span>  但是,与此同时,李贤也意识到,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越是和朱鉴接触,李贤越能够感受到,他背后有着一支何等庞大的势力,在暗中运作图谋着什么。

这让李贤感到害怕。

他知道,自己如果继续下去,只会越陷越深。

摆在面前,立刻就可以预见到的就是,东宫属官一旦备置起来,在太子年幼的情况下,会变成谁的发声筒?

答案不言自明!

更不要提,近些日子,随着皇后娘娘临产,隐隐约约透出的种种风声,虽然到最后,这些空穴来风,都随着小公主的降生烟消云散。

但是,李贤却敏锐的察觉到,朝堂上的风已经刮起来了,未来数年的朝堂,必然是步步凶险的境地。

所以,必须要远离。

事实上,即便没有俞士悦站出来,李贤也早已经做好了打算,他要跟着朱鉴一起出头,为东宫张目,甚至于,就连腹稿他都打好了,怎么激怒天子,让自己遭受贬谪。

当时上朝之前,他甚至做好了,从一个三品大员,被贬为七品知县的准备。

因此,他对朱鉴所说的话,其实半真半假。

现在的局面,-->>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