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王简斋是天子的心腹,递上去的奏疏,天子基本都会准奏。

但是大庭广众的这么说话,的确显得有些目中无人,被弹劾也是应该的。

当然,大家也清楚,王文就是这个气死人不偿命的脾气,话赶话赶到那了。

但是即便如此,他这个倔脾气能够主动低头,还是让老大人们忍不住啧啧称奇。

难道说,经此一事,王文的倔脾气,竟然也变得圆滑起来了?

当然,这是底下大臣们的想法,朱祁钰和王文两辈子的交情了,见他这副义正言辞的样子,就知道这老家伙在憋大招。

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朱祁钰开口道:“准,吏部尚书王文,殿前失仪,罚俸三月。”

王文拱了拱手,恭敬下拜,道:“臣谢陛下隆恩。”

不过旋即,王老大人就直起身子,开口道。

“陛下,年前十二月,南京工部侍郎吴政奏,南京工部尚书空缺已久,部务繁重,仅凭吴政一人,力有不逮,乞请朝廷早派大员主持大局。”

“去年六月,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朱于言年老致仕,二职俱空缺,吏部商议之后,举荐内阁次辅高谷转调南京工部,接任尚书,举荐左副都御史罗通转调南京都察院,请陛下圣裁。”

??!

好吧,底下的一帮老大人们吞了吞口水,决定收回刚刚觉得王文转性了的看法。

天官大人,不愧是你啊!

第370章 杜宁与商辂

众所周知,大明实行的是两京制。

除了京师之外,南京同样也有一套朝廷架构,只不过,管辖的范围仅限于南直隶。

经过太宗,仁宗,宣宗的三代经营,大明的政治中心已经完全转移到了京师。

南京的那套朝廷架构,早就已经名存实亡,变成了年老的官员养老的地方。

而且,最让老大人们感到无语的是。

天官大人,您打击报复的未免有些太明显了吧?

自先皇崩逝之后,太上皇幼冲,三杨主政,他们的核心理念,就是“罢一切不急之务”,再加上为了避嫌,基本上很少大范围的补充高级别的官员。

太上皇亲政之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但是也就是将将理顺了京师的朝局,将三杨在时,空缺的很多职位都慢慢填补了上来。

至于南京那边,还没来得及填补,他老人家就兴冲冲的去迤北待着了。

王文刚刚-->>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