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毕竟她们在天子这儿可真的是说不上话。

不是不能说话,而是说的话没有份量,影响不到天子的决断。

看着她们带着刘彘与陈阿娇离去,刘启坐直了身躯,沉声询问周仁“谁干的?”

虽说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可还是需要最终确认。

周仁是刘启真正的心腹,当即面露笑容连连点头“已经审过了,就是那人做的!”

虽未明说,可刘启却是长长舒了口气。

一件困扰他多年的心事,现在终于是因为对手的愚蠢而放下了。

文帝还活着的时候,最有可能成为太子的并非是刘启,而是梁王刘揖。

呃.刘揖还有个名字,叫做刘胜

文帝对刘揖非常看重,其重视程度已然是接近厚实老朱对太子朱标的看重程度。

只可惜刘揖的命运很差,跟朱标一样都是死的早,他是骑马的时候掉下马被摔死的。

真是太惨了。

这里还要提个人,那就是当初担任刘揖太傅的,就是名满天下

的贾谊。

刘揖摔死之后,贾谊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太傅的职责,没能劝阻刘揖策马狂奔,深自歉疚之下抑郁而亡。

因为刘揖没有儿子,所以他的梁国也无人继承,后来文帝徙淮阳王刘武为梁王,继承了刘揖的遗产。

而刘武在继承刘揖遗产的同时,也继承了对大位的觊觎。

两人对于大位的争夺绵延多年,哪怕刘启做了天子也无法阻止。

最为严重的时候,就是窦太后想要以‘殷道亲亲’的名义立刘武为皇太弟,等刘武死了再将皇位转回去的那段时日。

由此可见,汉时外戚对于皇权的干涉已然是到了能够威胁立储的程度。

历史上刘彻杀钩戈夫人,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断绝外戚对皇权的干涉。

刘武的野心,遭到了诸多大臣的反对。

这其中最强硬的就是窦婴与袁盎。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袁盎是窦太后的好友与信任之人,两人对刘武夺位最大的靠山窦太后,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力。

窦婴虽然反对,可他经常拜将外出。

反倒是袁盎,因为经常能够入长乐宫与窦太后闲聊,所以反对的力度极大。

当袁盎用宋宣公的故事,终于说动了窦太后,由其下令让滞留长安城的刘武回梁国的时候,刘武的怒火终于无法抑制的爆发了。

至于结-->>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