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会是冲着我来的吧?那我离京,正好把他引开。

如果不是冲着我来的,那他来的目的是什么呢。

总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派人盯紧了八思巴一行。”朱英命令。

“恩~”海离白皙的双臂又缠上了朱英。

朱英把她搂紧.

136、危机降临,朱标难逃宿命?

淮安!坐落于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处在大明南北分界线上。

漕运总督衙门,便设立在这里。

朱英跟随朱棣巡视河道,来到了淮安。

漕运总督的大小官员们,热情接待太子一行。

总督陈大人心中是打鼓的,因为刚刚发了大水,他这个陈总河是要负责任的。

“陈大人,接风宴就不必了,你跟孤汇报一下你漕运总督府最近干的事。”朱标挥手。

朱英嘴角闪过冷笑。

在来之前,锦衣卫已经查清了这陈总河干的那些破事。

这一次,他是要倒霉了。

在朱标召见陈大人的同时,朱英没有闲着,他去找了两个人。

来到一个偏殿,两个青年官员已经等在这里了。

“下官陈瑄拜见朱大人。”

“下官宋礼拜见朱大人。”

朱英抬手,让两人起来。

这两人,可是后世名臣,他们的功劳都是在河道上。

“宋礼之功在会通,陈瑄之功在淮南。”

“尚书宋公富经略,世上但识陈恭襄。”

说的都是他们两个人。

宋礼的功劳,就是治理会通河,明史记载:

“筑坝东平之戴村,遏汶使无入洸,而尽出南旺,南北置闸三十八。

又开新河,自汶上袁家4口左徙五十里至寿张之23沙湾,以接旧河。

其秋,礼还,又请疏东平东境沙河淤沙三里,筑堰障之,合马常泊之流入会通济运。

又於汶上、东平、济宁、沛县并湖地设水柜、陡门。

在漕河西者曰水柜,东者曰陡门,柜以蓄泉,门以泄涨。

纯复浚贾鲁河故道,引黄水至塌场口会汶,经徐、吕入淮。

运道以定。”

陈瑄是大明漕运制度的确立者,后来清朝也沿用了他的制度。

他是一个伟大的水利专家。

杨士奇-->>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