桢帮过她几次,安娘心中很是感激,一来二去,两人也就好上了。

  两人的关系,有些类似拉帮套。

  说话间,只见一个衙役领着七八个弓手从县外走来。

  这伙弓手肩挑手拿,有粮食、被褥、以及瓦罐铁锅,为首的衙役手里甚至还拎着三只鸡。

  只看一眼,韩桢和安娘便明白,定是哪家又被祸害了。

  这衙役韩桢认得,名叫刘勇,在县衙内任职都头。

  进了城门,这伙人直奔茶肆而来。

  刚落座,刘勇便吆五喝六地喊道:“安娘,快把卤梅水端来,这鸟天真是热死个人。”

  卤梅水,就是后世的酸梅汁。

  茶肆不光卖茶水,还会根据季节售卖各种香饮子与吃食。

  北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徽宗时期在饮食方面已经非常接近后世了。

  被井水镇过的卤梅水冰凉酸爽,一杯下肚,刘勇不由长出一口浊气。

  韩桢瞥了眼地上三只不断扑腾的鸡,不由问道:“刘都头,谁家遭了灾?”

  刘勇抹了把面上汗水,答道:“小王村的王癞痢,这厮应了衙前,昨夜带着妻儿逃进了山里。”

  一旁的安娘微微皱眉,好奇道:“俺记得王瘌痢不是四等户么,怎也应了衙前?”

  刘都头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道:“俺只告诉你二人,莫要出去乱说。王员外看上了王瘌痢家中祖传的几亩水田,王瘌痢不肯卖,王员外便找徐主簿,唤书吏将王瘌痢家厘定为三等户,安排了衙前。”

  北宋有一项很奇葩的户等制,将农户划分为五等。

  一等二等是大小地主,三等是富户,四等五等是贫农和佃农。

  至于如何划分厘定,每个州县各不相同,有些地方是按纳税多寡,有些则按家庭总财产。

  朝廷在征收苛捐杂税和摊派徭役时,为了照顾下户,实行由富至贫。

  既一等二等多出,三等次之,四五等少之或免之。

  乍一看是不是觉得这个政策还不错,照顾底层贫农。

  然而实际实施后,却完全变了味。

  因为你是几等户,你自己说了不算,官府说了才算。

  县里的官吏想要祸害一户人很简单,只需-->>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