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赢夏设立了咸阳学宫,但是他却没怎么管。

事情太多了,儒家安分守己,他就暂时将这件事情放在了一边。

浩然院中,荀子和诸多儒家弟子一同坐着。

看着满座的儒家弟子,荀子皱着眉头问道:“你们,觉得科举制如何啊?”

几个儒家弟子互相看着,随后说道:“荀先生,科举制度违背祖宗制度,实在是不行。”

虽然嘴上这么说着,但是明眼人都看的出来。

这些人是真的有点动心了。

本来,他们都是家中没有资格继承爵位或者是举荐的庶子,但是科举制一下子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平日里儒家都爱说修身治国平天下,但是修身他们倒是修了,治国却从来没有治国过。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儒家也是诸子百家中,除了墨家之外,比较积极入世的一个流派。

但是因为举荐制度和世袭制服,每一个国的朝堂上,几乎都没有多少儒家的位置。

亏得他们饱读经书,但是却没有半分用武之地。

这怎不让人感到痛苦和无奈?

但是现在,机会不就来了?

科举制度一下来,他们有了这个机会。

这些儒家弟子自恃饱读诗书,觉得自己完全不输给普通人,他们一定可以夺取功名!

但是由于荀子的限制,所以目前咸阳学宫中,还没有一个人参加科举。

甚至连那些在学宫中读书接受洗脑的贵族子弟,都没有参加。

荀子多少也看出了这些人的心思,他叹了一口气,还是没有说话。

修为越高的人,就越偏执于自己的道路,毕竟这种道路可是自己修道的根本... 0

所以,荀子是绝对不可能同意科举,只想要恢复六国的。

但是现在,他看的出来,他选择的这些儒家苗苗们,都在动摇。

没办法,这也是人之常情。

科举制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

他给了无数人做官的机会,无数人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

有了科举制,阶层这种东西就存在了打破的可能性。

谁不愿意翻身?

正在荀子纠结的时候,此时门外却传来了声音。

踏踏踏!!!

赢夏带着韩信和李斯,仅仅是三个人,便敲响了浩然院的门。

自从咸阳学宫创建以来,赢夏就没有来过这里-->>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