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猪肉片。

这种要求严重违背了打菜大婶的职业素养,但打菜大婶见老朱一大把年纪还出来打工,心生怜悯之下,硬生生止住了颤抖的双手,给他打了满满一盆的肉片。

老朱端着饭菜去一边西里呼噜的吃完,就开始打量饭堂里叽叽喳喳吃饭的女工。

老朱的后宫从来不缺女人,哪怕是搬到半山行宫也带了几十个女人伺候自己。

但作坊里的女工不同,给了他不一样的感受。

她们可能没宫里的女人漂亮,才能也不多。但她们的笑容更灿烂,更阳光,让人看上去就心生欢喜。

尤其当她们从碗里发现一块大肉片而欢呼雀跃之时,老朱总会情不自禁的跟着傻乐。

这是青春的气息!

老朱就这样在作坊里安了家,每天白天睡睡觉,晚上拎着个灯笼溜达几圈,然后继续回去躺着睡觉就行了。

剩下的时间则是听着大姑娘小媳妇们一边干活,一边扯着东家长,西家短,以及当着他的面编排主家,这么开作坊真能赚到钱?

老朱也有同样的疑惑,他在待了几天后就知道了,十个火柴盒才值一文钱。

一个熟练女工,一天也就糊一千个左右。

而作坊给她们开的工钱,可是每个月三千文呢。

再加上管吃管住,每个月还得放几天假,以及原料采购的钱,这作坊咋看都是个赔钱货。

但这不关他的事,他只需要有个事做,然后没事去街上溜达。

不出半个月,老朱就将这一片区域给逛完了。

通过这次逛街,也让他大致知道现在大明到底有多少产业了。

最起码早些年所谓的三百六十行是肯定打不住了,光是这片的作坊就不止三百六十种。

就连一个小小的螺丝,都能衍生出十几个作坊。

老朱曾经在距离火柴盒作坊厂几百丈远的一处螺丝厂参观过,亲眼看到他们是如何将一条铁棒变成螺丝的。

老朱在感慨大明的日新月异之时,也渐渐接受了这些新事物。

比如说每当工人上班下班时,铺天盖地的自行车大潮。

不过据说自行车是高端货,只有跟炼钢作坊有关的行当才能买得起,一般作坊里打工的只能住在厂子里,或者十几个人雇一辆马车上下班。

老朱在作坊里干了不到一个月就有点索然无味,生出不如归去的想法了。

这倒不是他嫌弃外边的住宿条件,事实上-->>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