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数理化科研天赋的,早就被他当成重点对象培养了。

黄子澄是怀着异常忐忑的心情来报道的。

黄子澄跟文华殿的其他人不同,他有着强烈的偶像包袱,总觉得来希望学堂上学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

相对来说,其他人确实没啥心里负担,在他们看来,跟着皇太孙咋看都比跟着老皇帝强。

最起码,皇太孙护犊子呀。

单看皇太孙对待亲舅舅常升的态度,就让人放心不少。

如果让他们选择,他们宁愿选择跟“自私”点的皇太孙混,也不愿意跟“大公无私”的老朱混。

因此,他们只当这是一次度假,一次难得的消遣。

张宗浚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之所以愿意来希望学堂报道,主要是听说这里的伙食比宫里好吃,可以顿顿吃上肉。

虽说他平日里自诩才高八斗,智比诸葛,但肚子里常年没油水他也受不住啊。

对于广大文华殿的冗官来说,他们最大的期待还是每天三百文的补助。

只要混满一个月,那可就是九两银子了,而且是没有一点折色的足银!

这要是让老朱知道,自己手底下的官员这么没出息,一定会气得吐血。

不过,就算老朱吐血,他都不带舍得给官员涨工资的。

因为涨了工资,他会心疼的吐血。

虽然众人心思各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上国子监的“生员”时,有着强烈的优越感。

然而,当他们看到夹着书本走进教室之人时,一个个霎时闭上嘴巴,老老实实的坐在座位上,比小学生还要乖巧几分。

原因无他,因为走进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舌战百官的高明老高头!

朱允熥本来想自己讲思想政治课的,但秦亨伯、高明等人一致认为他太年轻,讲这个讲的不深刻。

朱允熥觉得几人说的有点道理,因此将讲课大纲扔给高明,让高明来充当这个思想政治课的讲师。

所谓的思想政治课,无非就是提出一个科学发展观,又杂糅了忠君爱国等糟粕思想,又结合了孟子的人本思想等等的大杂烩。

跟后世的学生一样,培训班的人都讨厌思想政治课。尤其是那些当过官的老油条,更是对于书本上的内容一个字都不信。

但架不住高明讲的好呀,这老头声情并茂,深入浅出,阐述着他自己都不懂的新思想,讲的那叫一个激情万丈。

只有一点不-->>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