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个卷包会,全都带到大本堂,跟自己的三位师傅研究起来。

杨新炉和秦亨伯也非常卖力,没用多久就将松江府的官员履历分析了一番。

三个人躲在大本堂的一间空房子里谈天说地,至于高明这个“外乡人”,自然是负责教授一众皇子皇孙的课业了。

“松江知府邓处善还好,从洪武十二年担任松江知府,至今已有十二年矣。”

“松江通判张惟善也是洪武十二年任职,一直干到今天。”

“两人虽没什么大的政绩,但也算尽职尽责。”

几人正聊到这儿的时候,忙了一上午的高明偷偷溜了过来,听到这话当即不屑地撇撇嘴。

“你俩就不能说点实在的?”

“总这么藏着掖着,三皇孙啥时候能成长啊!”

杨新炉和秦亨伯听到这话当场不乐意了,愤怒地看向高明。

“我们俩这话咋就不对了,这俩人确实挺尽职尽责嘛,又从未听过什么劣迹。”

“而且松江府也算百业兴旺,百姓安居,有啥不对的吗?”

高明讲了一上午的课,把他累得口干舌燥的,看到桌子上有茶盏,也不管是谁的端起来就喝。

高明连喝了三盏茶,这才满是不屑的开口。

“哼哼!”

“三皇孙,我只说一句话你就懂了。”

“能在洪武朝能平平安安当十二年知府,这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十几年,多少大案要案都没波及两人,就可知两人的道行有多深了。”

“我都不用看这俩人的履历,就可以笃定这是俩老油条。”

“因此,三皇孙若想好好治理松江府,这俩人最好丢掉,重新找陛下要两个年轻干练之才。”

“呃呃……”

高明这番话一出口,不仅朱允熥愕然,就是杨新炉和秦亨伯也一脸的懵逼。

他们俩刚刚还正儿八经地分析履历呢,没想到高明一句话就揭破了松江府这俩人的老底。

高明说得没错,这些年一个又一个大案,这俩人都能稳如泰山,一直待在松江府知府、通判的位置上。既不升职,也不降职,这确实是两个老油条。

这种老油条守成还行,但对于眼下三皇孙来说,却有些不合时宜了。

三皇孙接下来要干的事,不论是发展海军,还是重开市舶司,都需要一些有闯劲的年轻人。

这等官场老油条,最怕的就是做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