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面,只能硬着头皮开口。

“此事稍后再议!”

“大孙啊,你就别扯什么赋税之类的事了,你就给兵部的官员说说,你当时是怎么管理作坊的,让他们照着做就行!”

众人听到老朱这话,顿时知道改革税制和户籍制度没戏了,只能悻悻地从地上爬起来。

兵部尚书茹常在经历过刚刚之事,对待朱允熥也不像先前那样敌意,而是带了些许敬意。

毕竟,相较于大明的一众藩王来说,朱允熥如此年纪就能指出大明户籍、赋税制度上的弊病,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代贤王。

如果不是他有个蓝玉那样的舅姥爷,茹常甚至会毫不犹豫地改为支持他,支持他当大明的储君。

因为这孩子说的话太对他们文官的脾气了,正是他们想说而不敢说,想做而不敢做之事。

茹常朝着朱允熥躬身一礼,非常客气地说道。

“还请吴王殿下指教!”

“微臣要如何做,才能让匠人们打造出合用的兵器?”

朱允熥见老朱没搭理自己,心里也有几分懊恼。

这可是他第一次给朝廷谏言,老朱冷淡的反馈,极大地打击了他的积极性。现在又见茹常如此问,顿时没好气的答道。

“给钱呀!”

“计件工资,每做成一件就给工匠多少钱,他们自然乐意干活!”

茹常自动忽略了朱允熥的不耐烦,继续追问道。

“那质量呢?”

“质量如何保证?”

朱允熥闻言无奈地看着茹常。

“茹大人,只要你把钱给够,质量自然就能保证了!”

“水力作坊都是一个工序接着一个工序的,上一个工序质量不合格,下一个工序的人自然不愿意接手,会逼着上一个工序重做。”

“这样一来,上一个工序的匠人不仅耽误自己挣钱,还耽误整条线上的人挣钱,光是别人抱怨就能折磨死他,哪还用得着别人管?”

“你只需在最后一个环节验收即可,凡是不合格的产品都剔除掉,只计算成品的工钱,他们自然会尽心尽力生产。”

在老朱眼皮底下当官,根本就没有尸位素餐的机会,满朝官员不论文武,都是精明干练之才。

哪怕是被老朱灭了满门的胡惟庸,放到其他朝代,那也是一代能臣之典范,其成就绝不亚于唐朝之李林甫之流。

只是胡惟庸很不幸,遇上了老朱这么个精力旺盛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