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众人听到这话,这才收起刚刚的嚣张气焰。只是当他们看到秦逵走出大殿后,无不对着他的背影吐口水,唾弃他这种奸佞之臣的行径。

三人跟着小太监出了大殿,茹常和陈宗礼故意落后一步,互相用眼神交流。

茹常看了看秦逵,又看了看太监,示意这厮已经是陛下的人,跟咱们不是一路了。

陈宗礼见状露出一丝苦笑,看了看兵仗局的方向,又看了看秦逵,然后无奈地摇摇头。

茹常看到陈宗礼的表情,也对秦逵的行为表示理解。不管是谁摊上那样大的事,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想法。

但不管咋说,这厮直接跳反就不对了。

现在这个节骨眼,鼓动陛下给朱允炆封王,那不是断了朱允炆当皇太孙之路吗?

如果把朱允炆排挤出庙堂,那大明的储君人选可就剩下朱允熥了。

一想到朱允熥背后站着的武将勋贵,两人心里都是一沉。

大明有一个洪武帝已经够受了,要是再来个“汉武帝”,大明的百姓可怎么活哟!

一般来说,能混到部堂级别的官员,其思维并不会太狭隘。

虽说他们有文武之争的小心思,但更多还是怀着对天下苍生负责的心态的。

大明自打立国以来,接连发动了十几次北征。每一次北征,都是江南百姓扛下了所有。

陈宗礼署理户部,更是深知大明赋税的弊病。

大明有一十三个布政使,然而所有布政使上缴的赋税加一起,还没有应天府一府的赋税多。

由此可见,江南百姓的负担有多重……

大明之所以还能勉力维持,主要得益于当今圣上足够节俭,对待武将勋贵们还算严厉。

但当今陛下乃是开国之君,自然能压服一切武将勋贵。可如果换了别人当皇帝,就未必要老皇帝这个魄力和能力了。

别说现有的两个皇孙了,就连秦王、晋王这样的成年皇子,也压不住蓝玉等一干武将。

如果皇帝陛下立朱允熥为储君,必然要留着蓝玉那个祸害当托孤之臣。

到时候蓝玉一边身为功高盖主的国公,一边又是托孤重臣,这天下何人能治得了他?

这才是陈宗礼和其他几位尚书最担心之事。

虽然两人对秦逵的行为表示理解,但还是下意识地与之保持了一定距离。

哪怕是进入乾清宫陛见,两人也故意落后半步。

“臣等拜见陛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