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说全部,哪怕只做到一半,那他都是大明匠人心中的菩萨!”

杨新炉也附和道。

“是啊!”

“大明的匠户制度何其缺德也,把人祖祖辈辈固定在匠人的身份上,真是看不到半点希望。”

“长此以往,将人们只会纷纷逃脱劳役,致使大明军械废弛,兵将们再无合手兵器可用。”

高明小声地嘟囔一句。

“某人但凡多读几本史书,都不至于全盘照收蒙元的制度……”

“蒙元的制度何其粗糙,也只有那谁当个宝似的……”

秦亨伯和杨新炉听到这反贼的话,不约而同地向两边各迈一步,表示跟这个反贼不是一路人。

高明见两人这般胆小怕事,哼哼一声也不再多嘴了。

毕竟,非议当今陛下,他自己也挺忐忑的。

朱允熥今天过来就是跟工匠们打声招呼,然后在黄立恭的带领下,参观一下军器局的生产环境,以及住宿环境等等。

一个时辰后,朱允熥面色沉重地从军器局走出来,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这地方可以拆了!

生产方式落后不说,生产环境还差得惊人。满地都是红色的铁锈,在配合着横流的污水,呈现出一种玛瑙色的肮脏。

工匠们住的地方也惨不忍睹,就是几根棍子支撑的棚子,四面没有墙不说,地面上也只有一堆稻草。

就这样脏乱差的工作环境,还指望能打造出合格的兵器,皇爷爷也是心大!

“黄大人,这里已经看过了,带我去别的地方转转吧……”

“诺!”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朱允熥跟着黄立恭走访了,城外的冶铁作坊,以及隶属于内府监,专门用于生产马鞍等军用设备的兵仗局。

相对来说,兵仗局直接归宫里管,环境比军器局这边强出不少。

但依然存在产能低下,人浮于事,原材料紧缺等种种弊病。

不过这倒也不能说官府无能,实在是大明的匠户制度太坑了,换成是谁来都没用。

因为这东西从建立之初,就不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是为了方便统治者收税用的。

蒙元时期如此,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原样照搬,也是本着此等目的。

在这种制度下,匠人不仅要世世代代为工匠,还要每年给官府干上三个月的活。

这期间没有工钱,官府只提供少量的盐巴和粮食。

如果粮食能让人吃-->>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