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无论是工厂扩建还是新建,都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为了确保华裔作为高收入群体的整体形象,我们必须要加大从国内移民的力度,而不是把工作岗位交给那些本地人,当然,如果他们会说国语的话,我想找工作可能会更容易一点……”

作为资深政客的袁天喜很清楚应该用什么东西去诱使那些人学习国语,而不是强迫他们学习。就像当年西班牙人占领这片土地一样,他们并没有在这里办学校,也没有在这里强迫当地人学习西班牙语,但是利益会驱使着当地人去学习。而且这一点在帝国其他的占领区也是屡见不鲜的。

但是对于厄瓜多尔而言,这里所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本地人学国语,更重要的是融合,只有通过融合才能让这个国家真正成为诸夏的一员。

第1534章 芸芸众生

即便是战争,也不会阻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至少对大唐的百姓来说,战争并不会阻挡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太平洋以及印度洋上,上百艘各种吨位的移民船,仍然运送着大量的移民前往美洲以及非洲各地。

战争非但没有对移民造成多少影响,甚至战争的进展还让各地对移民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了,无论是前方的或者后方,都是如此。

这一天,正值南半球的冬天,一位来自陕西的、不满20岁的青年欧司康杰,身穿深蓝色斜纹布的劳工装,头戴一顶鸭舌帽,来到了瓜亚基尔港。

从海州到瓜亚基尔港,一般只需要一个月的航程,可是这一个月的路,司康杰足足走了半年。在他离开陕西老家时,先要长途跋涉半个月,才抵达西安,从那里做火车到了海州,在抵达海州时,他已经是个饥寒交迫、穷困潦倒的流浪汉了。

海州原本是他谋生的终点站,如果也他在那里,或许只能靠求乞度日或者在码头当苦力,最终,贫病交迫得他或许会和不少人一样,客死他乡。

那是很多人一生的结局。

只不过,他是幸运的,在抵达海州的时候,在港口他碰到了前来招工的厄瓜多尔劳务公司,在听到一个月有20块大洋的工资后,司康杰直接上了船。

20块大洋!

别说是干力气活了,就是卖命,那也是值得的。这么多钱,他们在大堂那边儿,哪怕拼死拼活的干,上半年也不一定能挣得到。

终于在海上航行了一个月后,司康杰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国度。

东方渐露曙光,司康杰有些性急地和同舱-->>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