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门少林镇寺绝学的‘心意把’里就藏着类似的农武合一的修行立意。

毕竟古时候的僧人,没有像现在这样能接受如此多的游客、香客的供养,大部分还得靠自己种菜耕田养活自己,日子也算是过得清苦。

甚至动不动就要灭顶之灾,只有这般藏于山野耕地种菜,暗中参禅礼佛才能逃过一劫。

“陈施主过奖了,都是些日常普通劳作而已。”

“心意把这门功夫太过歹毒,必须以佛法消磨里头的戾气。这些弟子白天劳作磨去身上多余的精力,晚上再诵读抄录经文,参禅礼佛,每日反复,保持知行合一。如此才能有朝一日达到明心见性的我佛之境。”建德大师双掌合十地佛号了一声。

他口中提及的“明心见性”就是佛门最高深的修行境界,也是六祖坛经中提及的那句“明心则见性,见性则成佛”。

释迦摩尼是如来佛祖,“成佛”的意思是向释迦摩尼的境界看齐。

陈决虽然结了金丹,肉身已经是与传说中如来佛祖一样的四十颗牙齿平满如雪,但是他的道心未立,现目前还处在红尘炼心之中,只能算是得了“如来”的身体,却没有能与“如来”比拟的大智大慧。

……

坐着陪这位建德大师观摩了一下他门下几位弟子的修行,建德大师便起身邀请陈决往石庙后的一块突出悬崖的巨大岩石上走了一趟。

陈决打量了一下这悬崖飞岩的环境,迈出去几步下方就是几百米的深渊,摔下去就是粉身碎骨,如果在这个地方经常练功,应该有几分“盗天机”的立意,能大幅度提升人的意志力和武功。

“陈施主,这里是贫僧日常练功修行的地方。”

“之前未见施主,只是单纯从延通师侄他们口中得知,以为施主你也是位武艺高强的习武之人。没想到今日得见,施主竟然已经是见了我佛的道门高人!”

“自古就有佛本是道的争论,道门的三丰祖师也提及过三教本来是一家。贫僧自入寺以来,修行四十余载,从未见过像陈施主你这般的肉身神圣,今日得见一时惊为天人!还望施主不吝赐教,与贫僧切磋一二,解一解贫僧心中的知见障。”建德大师一边说道,一边冲陈决深深施了一礼。

按理说到了他这个年龄的出家人,应该不会再在武学上有争强好胜的念头。

估计是见到了陈决的肉身境界后,一时之间心中升起了疑惑,就像他提及的“知见障”一样,知道了、见到了陈决堪比“如来”的肉身境界,-->>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