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肱骨。”

  李元吉满意的点着头称赞。

  安兴贵直呼不敢。

  随后君臣二人喝着茶说起了闲话,说的是相当投缘,笑声不断,一直到傍晚的时候才依依不舍的分别。

  安兴贵离宫以后,李元吉立马命舍人院草拟圣旨,赐了安兴贵一座大宅子,一处别院,并赐了城外的一处庄子,供安兴贵及其家眷在长安城内生根落户。

  安兴贵回到临时下榻的地方以后,也没敢闲着,立马找来了儿子安元寿,让其回凉州去接老母和兄弟姐妹,以及一部分族人。

  君贤臣明,凉州的问题就这么春风化雨般的解决了。

  虽然凉州的兵马依然掌控在安氏手里,但却从能征善战的安兴贵手里转移到了能力一般的安修仁手里。

  此外,安兴贵在家眷,以及一部分族人到了长安城以后,很识趣的将凉州的很多重要的官职都交出来了。

  于是乎,薛收就成了陇右道大都督府的长史,于志宁、徐师谟等人就成了陇右道各州的刺史。

  韩良去了代州,虞世南去了岚州,褚亮去了新收复的半个云州,褚遂良被留下,成了史馆内的一员。

  而史馆内的众多学士,也正是由马周接管。

  总而言之,李世民党和李建成党,还有一部分李渊党,都被分配到了各地充任刺史,去牧守一方。

  朝堂也彻底成了雍王党的一言堂。

  在此期间,除了李纲四人的位置没有变化之外,其他人的位置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变化。

  王圭和魏徵彻底成为了御史台的一二把手,彻底成为了两头恶狼。

  在他们的弹劾下,有近三十多位官员受到了大小不一的惩罚。

  安兴贵、李靖、苏定方、谢叔方、罗士信、侯君集等人开始展露头角,开始接替一部分皇族,成为了军方的代表,在朝堂上发言。

  凌敬、马周、任瑰等人也开始展露头角。

  任瑰在被调回长安城以后,立马赢得了李纲的欣赏,将其要到了自己身边,给自己充任了一个副手。

  凌敬则跟在裴矩身后,等着接裴矩的班。

  也就是萧瑀和陈叔达的年龄还不算太大,不然马周和蔡允恭二人估计要跑到他们身后,等着接他们的班了。

  总而言之,在李艺和安兴贵这两个地方上的土皇帝伏诛和俯首以后,朝堂上-->>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