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抢着先回到这山路,早到的鸟儿才有好吃的野果吃,同时让憋了一个星期的胃,能畅快淋漓的打打牙祭。

    可是,一到阴雨天,公路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积水和红泥浆,湿滑无比,泥泞不堪。星期天回学校时,穿着洗的干干净净的鞋子和衣裤,总是沾满黄色的泥花。而且因为山高,山公路处处弥漫着沙雾,阴风阵阵,幽深黑暗,着实恐怖吓人。

    而这条美丽却又显得阴森的村公路,却是杨光村子的孩童们,幼年漫漫求学路上,蹒跚前行的生动写真。有时美丽而快乐,是他们求学路上的乐园。有时凄苦而艰辛,一把小花伞脚踏红泥浆。这些点滴记忆,深刻的融入了大家象牙塔求学快乐又痛苦的记忆之中。

    可以说,只要是村子里读书的孩童,求学路途中,印象最深刻的总是这条给予了他们无数的欢乐和艰苦的村山路。

    而从今天开始,杨光终于脱离这一条陪同自己在镇子求学五年时光的村公路,踏上了前去县城求学的新路程。以前是每个星期都要经过这条村公路回家和学校之间往返,现在因为路途更加遥远,根据经验应该变成了像他哥哥姐姐那样,最多只能一个月才能往返一次了。

    也许天公作美,刚好杨光今天去县城报道的日子,阳光明媚无比,万里无云,天空一片蔚蓝。

    早上的空气,无比的清新,夹杂着青草的气息,湿湿的很舒服。可是杨光此时的内心,去显得多了一丝忧愁与不舍之情。

    杨光出生在偏远的山村,注定了求学之路,不可能一直有家人的陪同。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他就已经在镇子上的小学学校开始了寄宿的求学生涯。

    每个星期天的下午,从家里出发,背着一个星期的米,拿着二到三元钱的零花钱。徒步快十公里的路程,走到学校,开始一个星期的读书日子。等到星期五的下午上完最后一节课,又从学校走回坐落于群山环绕的家。

    周而复始,直至到镇子最高级的学府初级中学,只有从那学校毕业,才换上另一个新的征程。

    五年级、六年级,初中三年,五年的寄宿生涯。他已经从开始时一个人会感孤单和害怕,会有时晚上睡觉夜深人静因为想家时,一个人偷偷躲在被子里面哭泣,到如今慢慢的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习惯了,不代表不会再感到孤单和害怕。不代表不会再想家。杨光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内向-->>

上一章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