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与共的发妻弃之若履,转头写着红袖添香、你侬我侬的酸词,还自认为风流。”

“老爷子你想想就知道,连发妻这等至亲都能抛下,又何况与他们毫无干系的百姓?”

朱高煜这话一出,朱元璋颓然的靠在了椅背上。

是啊,连自家糟糠之妻都能嫌弃,那些人眼中的庶民、贱民,又算得了什么呢?

如此想来,当年的自己一家人,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眼中,饿死也好、求活也罢,都只不过是无所谓的一个数字吧。

朱元璋现在回头一想,忽然觉着细思极恐。

自己这些年看到的奏章,究竟有多少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粉饰太平?

这应天以及周边,固然自己时不时的出来转转,倒是知晓民生、明晰物价。

但凡有什么大的动静,自己都一清二楚。

可千里之外的其他地方呢?

是不是如同高煜孩儿所说的这般?

朱元璋有心否认,但心中多年来的执政经验却在冰冷冷的告诉自己,这就是真相。

恰好,朱高煜这会儿也是说得兴起,直接聊到这上面了。

“更何况,如今的官员的选拔制度也有很大的问题。”

“官官相护、官官相隐,而这也造成了了文官抱团的现象。”

“对上,大家一致瞒着君王,对下,大家一同欺负百姓。”

“内里或许有各种乡党、师门抱团互相攻讦,但对外的时候,无论是面对君王还是百姓,他们绝对是一伙儿的。”

“因为他们很清楚,只有这样,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继续舒服下去。”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把皇帝,乃至下一任皇帝、下下任皇帝都给哄得死死的。”

“内部甭管怎么争都无所谓,但谁若是敢坏了所有读书人,或者说文官集体的利益,那身家性命便捏在他人手中了。”

“甚至,可以说,历朝历代有心报国、尽忠王事的多少贤才,还没等站到朝堂之上,便已经销声匿迹了。”

“原因很简单,他们不合群,所作所为不符合读书人整个群体的利益,那自然有的是手段掩盖了他们。”

“而造成这一切的,除了读书人的劣根性以外,另一个重要的,便是那选官制度了。”

“恰恰是那选官制度,把读书人或者说文官手里的权利进一步放大了!”

朱元璋听到这话,整个人已经不知道说啥了。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