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顺天,以天子守国门;您编修永乐大典,让我汉家文化集成大体;您派郑和下西洋,扬我大明国威。”

“做皇帝,您或许不能说是千古一帝,或许不能和秦皇汉武这种开拓性的君主相比,但却也是绝对是个出色的皇帝。”

“或许不能让唐宗宋祖望其项背,但也差之不远了。”

“但是,或许您还没有发现,您不是个合格的父亲,不是个合格的爷爷。”

朱棣一直围绕着朱瞻壑转着,转着,想要听听这个孙子到底是有什么理由。

但是,当他听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脚步猛地顿住,连身体都僵住了。

感受到了老爷子的变化,但朱瞻壑却并没有就此停止,仍然好像是自说自话一般的说着。

“其实孙儿知道,您是喜欢父亲的,不然的话也不会任由父亲在应天赖着不走这么久都不去就藩。”

“或许,在您的心中父亲才是最像您的,因为您不喜大伯身体肥胖,连走路都费劲。”

“但是,当您坐上那个位置的那一天起,很多事情其实就连您都无法掌控,所以您立了大伯为太子。”

“这一点,您明白,大伯明白,文臣明白,武将明白,就连孙儿我也明白,却唯独我父亲不明白。”

“他对您,仍旧是那个北平的燕王,他仍旧是燕王次子,或许他权欲熏心,但在心里您仍旧是那个父亲,他仍旧觉得只要他足够出色,那您就会重视他。”

“或许,这么说也有失偏颇,因为这里面也有孙儿的错。”

“父亲他一直以为您立大伯为太子,解缙的那句‘好圣孙,可旺大明三代’是致使天平倾斜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孙儿的出现让他本已经有些退缩的心又重燃希望。”

“当初,孙儿私自离京,前往杭州,私调备倭军,您其实都是知道的吧?不然的话以孙儿一个汉王世子又怎么能做到这么多的事情呢?”

“或许,最初的您仍有迟疑,抱着放纵的心态任孙儿胡来,但却没想到,孙儿从侧面敲打了文臣。”

“但是,爷爷,孙儿没想到,父亲也没想到,或许就连您自己都没想到,您能这么残忍!”

说到这里,朱瞻壑偏起头,看向呆立在原地的老爷子。

“杀倭寇、筑京观、诛贪官、灭奸商,孙儿对外敌、对贪官、对奸商的狠辣让您如获至宝,让您看到了制衡文官的一样法宝,让您感觉……越来越顺手。”

“但您有没有想过,您这么做是有多么-->>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