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失望,但却也没有气馁。

毕竟,他们是学生,而且只是中学生,他们来到学校就是为了学习知识的,倘若他们什么都会,那又何必来学校呢?

“不知道没关系,不要气馁,我们一点一点来分析。”

老教师说着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大字。

永乐七年。

“对于明高宗,我们都知道历史对于他的记载除了出生在燕京之外,然后就是永乐七年,这期间几乎没有任何记载。”

“永乐七年,受北元余孽的影响,我们中原的边境屡次被冲击,在永乐七年更是有了大将丘福等一公四侯出征塞外但却战死沙场的败绩。”

“在这样的情况下呢,当时在位的明太宗朱棣肯定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明朝接下来的动作自然是北伐。”

“但是呢,明朝的将领在洪武年间就杀的杀,退的退,到了永乐年间,老牌武将就剩下了一个张辅,但当时张辅还在云南,平安南大越国陈季扩之乱。”

“在谁都信不过的情况下,明太宗朱棣就决定要御驾亲征,而我们所谈论的主角,也就是明高宗朱瞻壑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崭露头角的。”

说到这里,老教师再次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词,共计六个字。

“大家都知道,明朝是以儒家治国,当时奉行的是程朱理学,号称是以人为本,以仁孝治国。”

“但是呢,明高宗却在这次的北伐之战中做出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想不到,也是违背整个时代的事情。”

“这件事情是……”

老教师的声音拉长,语气中也带上了几分期待感。

“筑京观!”

讲台下,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

“没错,筑京观!”老教师转身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写下了京观两个字。

“要知道,当时的明朝以儒家治国,奉行的是程朱理学,更是号称以仁孝治国。”

“这孝,自然是孝顺、孝道的孝,而这仁,自然是仁慈、仁德的仁了。”

“筑京观,而且还是筑了一个由二十万人的尸骨做基础的京观,这在当时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观念。”

“这就相当于什么呢?这么说吧,辜先生曾经说过,咱们种花人骨子里有一种十分独特的品质,这种品质就是温良。”

“明高宗的所作所为,相当于是颠覆了人们对种花人的这种看法。”

“当然了,事实上历史上能够做到明高宗这-->>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