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就陷入了沉默之中。

旨意,这两个字可是能够延伸出来很多东西的。

比如,皇帝的圣旨是旨意,皇太后的懿旨也是旨意,但同是旨意,意义却天差地别。

如果朱祁镇还活着,并且就在京中,孙若微带着皇帝印玺过来说要发圣旨,那是皇太后辅佐幼主,说难听点儿的话就是垂帘听政。

那样的话估计无人不从,就算是陈循,顶多也是掂量掂量后低头。

毕竟,他只是臣,就算是想要阻止,那也得通过朱瞻壑,他本人是没有那个权力的。

但是现在不同了。

孙若微虽然是皇太后,但朱祁镇这个当朝的皇帝驾崩了,孙若微就没了理由,如果朱祁镇有后那也就罢了,但问题是朱祁镇没有。

按照大明的规矩,后宫不得干政,皇太后就算是皇帝的母亲,照样不行。

也就是说,陈循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询问孙若微是不是要发太后懿旨,但实际上却是在告诉孙若微,今时不同往日了,有些事情你曾经可以肆无忌惮地做,但是现在不行了。

而且,估计孙若微也是受了挫之后才来到吏部的,因为按照流程的话,下旨要找的可不是吏部,而是礼部。

很明显,孙若微应该是先去的礼部,但在朱瞻壑这次进京之后,礼部就被曾经的礼部尚书胡濙给接手了。

胡濙是谁?那可是即将迈入古稀之年的老臣了,而且这次入京,朱瞻壑是尽可能的削掉了无关人等。

也就是说,除了将士和官员,没有什么闲杂人等。

本就是吴王一脉的人,又是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家里人还在香州府,若非要给皇太后这三个字留点儿面子的话,他也就不会给孙若微吃软钉子,将事情推诿到吏部来了。

直到这时,孙若微才发现,如今的她已经不是曾经的她了。

没有了儿子,哪怕是在这顺天府,甚至是在皇宫中,都是寸步难行的。

第五百三十二章 :阳谋!又见阳谋!

人性。

其实是一个很难定义的东西,有些时候这个东西的上限能够高到鲜少有人能够触摸得到,但有些时候,它又能低到超出人们的认知。

似乎,孙若微一直以来就没什么人性。

从她进入应天府的皇宫,成为当时还是皇太孙的宣德皇帝的太孙妃人选时,她的身上就带着浓浓的利益的味道。

因为孙若微的进宫,其实是彭城伯夫人的推-->>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