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年。

但对于朱瞻基来说,这种伤势,再加上这样颠簸的归途,却是足以致命的。

三年多一点儿,大明送走了三位皇帝,也是大明的第五位皇帝了。

很是罕见的,在朱瞻基驾崩与归途这件事上,柳升等人所代表的皇帝一派和李彬所代表的吴王一脉达成了共识,将消息彻底的瞒了下来,隐而不发。

对于皇帝一脉的柳升来说,皇帝驾崩这种消息如果传出去了,那是极有可能会引起天下大乱了,尤其是他们最担心的吴王一脉极有可能会趁着他们还未回到京城就揭竿而起。

所以,他们得瞒着,瞒到回了顺天,将消息送到皇太后的手中,因为他们相信只有皇太后张氏才能够稳得住局面。

而对于李彬等人也是一样。

如果消息被传出去了,瓦剌那边倒是没什么,顶多也就是把瓦剌刚刚抛弃的忽兰忽失温给再次丢掉了,但如果被京中知道了……

吴王一脉现如今已经南迁应天,想要及时反应的话多少有些困难,而且就算是没有困难,身在应天的吴王一脉在反应速度上也是远远不及身在顺天的皇太后张氏的。

所以,李彬他们要瞒着,瞒到入关之后派人去应天报信。

能够赶在顺天府收到消息之前将消息送到是最好的,即便是不能,那也会相应的给吴王一脉争取一些时间。

只不过,李彬和徐亨并不知道,在这件事上,吴王一脉输了,而且没有任何理由,就是输了,也没有任何反转。

因为早在出征的时候,在途经哈剌莽来的时候,朱瞻基就曾经让王振给哈剌莽来的官员传了口信。

这个口信很简单,就是让哈剌莽来在接到班师回朝的北征将士时,没有任何原因,也不需要有任何质疑,第一时间向顺天府报告。

不得不说,在这上面,朱瞻基的确算是考虑周全了。

朱瞻基知道,朱瞻壑知道,甚至整个皇帝一脉和吴王一脉的心腹都知道这次朝廷北征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换掉朱瞻基这个皇帝,给刚出生不久的朱祁镇换一条活路,甚至是安稳的十几年。

所以,朱瞻基很清楚,如果大军班师回朝了,那么就代表着他死在草原上了,就算是没死,那也是吊着一口气没几天了,顶多是撑到顺天府再撒手人寰。

就是因为这样,他提前在哈剌莽来埋下了一颗小钉子。

而哈剌莽来,在迤都的北边,换句话来说,班师回朝的大军已经过了哈剌莽来了。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