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从属国了,不是他们都脱离了大明的掌控,不认大明这个宗主国了,而是他们都没了。

以往,因为下西洋的关系,德里苏丹诸国、暹罗、高棉等南亚东南亚一带的国家都是大明的从属国,都会在年终来大明朝贡。

但现在呢?

“对了。”想到这里,朱瞻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等过完年,让郑亨去一趟倭国,把钱勇给替回来。”

“郑亨?”陈循闻言一愣。

“这……”

郑亨,就是之前朱瞻壑东征倭国时朝廷派去倭国镇守石见银山的,最后耐不住寂寞,死皮赖脸的跟着朱瞻壑杀进了平安京。

当时和他一起的还有陈懋。

郑亨和陈懋,其实严格来说是没有阵营的人,他们忠于的都是大明的统治者,和大多数武将都对当初的汉王一脉有好感不太一样。

所以陈循才会迟疑。

“放心吧,没事儿,就是让他在那里呆一年罢了。”朱瞻壑虽然是笑着,但也是不容置疑地做了决定。

现如今,他虽然是掌控住了整个顺天,也可以说是掌控了整个大明,但并不牢固,还是需要收买人心的。

相对于文臣,武将这边显然是更好入手一些,而且郑亨当年死皮赖脸的跟着朱瞻壑杀进了平安京,捞了不少的军功,从这边入手比别的武将要更简单一些。

除此之外,朱瞻壑还有着别的考量,那就是他现在缺人用。

现如今,在顺天府中,能被朱瞻壑相信的文臣少之又少,只有陈循、夏原吉等人。

老牌的文官基本上都被清理掉了,新上来的那些公羊士子还没有什么经验,不太好给他们委以重任。

更何况,朱瞻壑并不打算放过瓦剌,或者应该说瓦剌的事情可以拖上个半年,等天气暖和了再动手,但杨溥不行。

用杨溥,是因为朱瞻壑需要让大明的使臣死在瓦剌,以此来激化矛盾,给自己创造一个出兵的理由。

因为要死,所以他不可能用陈循这样的人,而为了应对接下来极有可能发生的战争,他还是更需要武将一些的。

“行了,就这些吧。”朱瞻壑看了看,确认没有遗漏之后就将那些折子推了回去。

“我都看过了,除了我刚才说的,其他的就按照你们说的去做就好。”

“对了,让人传诏,把陈懋给我召进宫来。”

“还有,给两广那边传诏,让柳升回来,至于两广一带的白莲-->>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