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狱中讲课,我教曹操当奸雄 第20章 王朝三百年,大汉气数已尽(2/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r>
    “随着王朝的发展,人口的增长自然不会停滞不前,人多了,土地的量固定不变,那么人均耕地就少了,土地矛盾会逐渐爆发。”

    “再根据规律,大量的土地,转移到少数人手里。”

    “这便是土地兼并。”

    “大量农民没有田地,只能依附在那少数人下面当佃户。”

    “如此一来,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也会被削弱。”

    陈舟继续分析。

    荀彧还没听完,脸色就有些苍白。

    因为陈舟说的这些内容,都是真实发生,比如说现在,作为士族的一员,他很清楚其中的关系。

    “为什么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会因此被削弱了?”

    曹昂不太懂地问。

    陈舟说道:“因为这些农民变成了佃农,手下无田地,朝廷收不到他们的税,而少数掌握了大量田地的士族豪强,朝廷能收得到他们的税?为了把利益更大化,士族甚至会隐瞒自己的土地和人口,在扩张自身利益的同时,朝廷的控制力就这样被他们削弱了。”

    曹昂终于听懂了,脸色和荀彧的一样,很快变得不怎么好看。

    好像天下的祸根,就是他们世家士族。

    “朝廷收不上税,对地方控制力减弱,那么在抵御外敌,或者赈灾的时候,很力不从心。”

    荀彧附和说道:“比如说黄巾之乱起来前,大汉对西羌战争花费巨大,又有天灾暴发,多地干旱,朝廷没能力赈灾,张角乘此机会,起兵作乱。”

    不愧是荀彧。

    经过陈舟的提醒,他逐渐摸清楚原因了。

    陈舟又道:“当下的百姓,其实对大汉朝廷,早就失去了信任,朝廷没有民心,岂不是气数已尽?”

    大汉已经走到末路,救不回来了。

    “如果朝廷以强硬的态度,重新丈量和划分土地,清查人口,夺回对地方的控制权,又如何?”

    曹昂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闻言,陈舟和荀彧都笑了。

    这个想法很简单,没那么容易实现。

    “王莽也这样做过,可是结果呢?”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