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哪怕是中美洲国家联合起来,也注定突破不了德国军队的防线。

    曾经的德国军队的强大真的不是纸面数据,一战在英法俄澳四大列强的坚持下都支撑了那么长时间,德国人才是最大的原因。

    虽然法俄两国在战争中的一些糟糕举措也是延长战争的原因,但如果不是德国军队太过强大,一战可能用不了一两年就已经结束了。

    “美国人似乎没有发动一场全面战争的胆量,陛下。”大卫笑着解释道:“如果美国人拒绝我们的和平提议,那么是时候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举行一次联合演习了。”

    美国人的强大也是相对的,至少在英国人面前没有那么庞大。

    虽然美国人的经济和工业造就了相当夸张的战争潜力,但美国人真的有胆量和信心在这个时刻和英国以及澳大拉西亚展开一场全面战争吗?

    战争潜力也是需要长时间来兑现的,目前的美国海军远远比不上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的海军联合,这也注定了如果只是三个国家的战争,美国被强势登陆是必然的。

    况且,柯立芝总统和威尔逊总统截然不同的政治观点,也是英国政府决定对美国强硬的重要原因。

    早在威尔逊总统之前,美国的惯用政策就是孤立政策,习惯性的会将自己排斥在世界局势之外,安安稳稳进行自己的发育。

    这样做虽然造就了目前最庞大的工业和经济,但也让美国人的态度变得过于平和,并不愿意干涉到世界争端和战争中。

    就连主战的威尔逊总统在参加大选时的竞选宣言,也是保证不会让美国涉及到战争中,确保美国在任何时候的独立和和平。

    美国在一战中并没有获得什么,反而还因为获得一战的参战权,白白浪费了上百亿美元。

    紧接着又是流感让美国人的名声大幅度下降,美国民众甚至比一战前都要反对战争,也让美国的孤立主义再次被提及。

    柯立芝总统和他的前任沃伦总统,都是传统的古典自由保守主义派,主张政治上的小政府,推行节约政府开支、减税和无限制地扶植私人大企业发展的政策,在工厂推行“泰罗制”。

    特别是柯立芝总统是沃伦总统病逝后递补上来的原副总统,这就导致柯立芝总统在民间的受支持程度并没有那么高。

    眼下今年就是-->>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