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成为贵族的资格。

    贵族阶级向所有澳大拉西亚人敞开,只要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就一定有功必赏

    这也是阿瑟对所有澳大拉西亚人做出的承诺。只要平民阶层的上升渠道不会被垄断,澳大拉西亚的贵族制度就会很稳固。

    这就好比在公司上班。一个新员工,只要拥有成为公司高层甚至是股东的渠道,就会对公司抱有希望。

    但如果再怎么努力也终究只是个打工人,这还要面临公司高层的不断剥削甚至是失业的风险,员工自然对公司也没有忠诚度,甚至会想尽千方百计跳槽或者搞垮公司。

    战后的数据统计以及分封奖励就是目前澳大拉西亚国内最重要的事物。

    肯特首相匆匆统计完国内的事务之后,就带着所有代表团成员乘坐战列巡洋舰前往伦敦,参加所有协约国的利益瓜分和谈。

    其实真正的和谈地点也不在伦敦,而是在法国的首都巴黎。但在巴黎和会之前,在伦敦还有一场小型会议,参与者是英法俄澳这四个原本的协约国四大列强。

    虽然协约国拥有六大列强,但明眼人都能够看出,真正的主导者还是原本的四大列强。

    意大利作为中途跳槽的国家,加上在战争中的贡献并不大,没有足够的话语权是理所当然。

    而美国虽然实力足够,但加入战争的时间太晚,前期有坐山观虎斗的嫌疑。

    而且美国人对战争最大的贡献就是向所有协约国国家提供贷款了,军队的伤亡很少,军队的功劳也同样很少。

    美国人这样的贡献是不够进入协约国的核心决策层的,哪怕美国综合实力已经超过俄国和澳大拉西亚。

    而在协约国四大列强中,各国之间的地位其实也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法俄是四大列强中伤亡最大的两个国家,他们也是四大列强中唯二和德国陆上相邻的国家。

    这两个国家对于德国国土都有着很大的需求,因此也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

    而英国和澳大拉西亚在战争中的损失都不大,并且和德国要么距离太远,要么相隔海峡。

    无论是英国还是澳大拉西亚,对于德国本土都没有太大的需求,甚至都希望着德国不要被瓜分太多。

    这也导致协约-->>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