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西亚明显在战争后不需要这么庞大的军工,至少要缩减到现有规模的五分之一,否则就会面临军工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除了军工业之外,澳大拉西亚的制造业的扩张也是个问题。欧洲战争为澳大拉西亚创造了大量的制造业订单,让澳大拉西亚的许多私人工厂都赚取了足够的资金,也让澳大拉西亚的制造业产能远远超过本土人口所需。

    一个比较夸张的数字,澳大拉西亚每年向欧洲出口近200万身军装,但澳大拉西亚军队的需求每年只有不到50万。

    要知道,这还是在军队大扩军之后的军装需求。如果是在战争之前,澳大拉西亚目前每年所生产的军装数量,足够军队十年的需求了。

    目前最为紧急的任务,就是逐渐减少军工业和制造业的生产数值,减少到一个合理的范围,才能避免这些企业面临破产危机。

    部分工厂为了获得更大的订单,可以说是砸锅卖铁的购置生产线。

    如果轻易减少生产数值的话,很容易让部分砸锅卖铁购置生产线的工厂面临债务危机。

    但如果不从现在减少生产,战争结束后这些工厂产能过剩还会面临资金危机。

    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在阿瑟的指示下,澳大拉西亚政府决定对于全行业进行提前减产,鼓励各工厂改装生产线,减少军工产品和日用品的生产。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在和荷兰的战争结束之后,澳大拉西亚已经基本掌握了整个荷属东印度。

    这片地区拥有高达数千万人口,将会是澳大拉西亚的产品倾销地之一,为澳大拉西亚消耗一部分工业制成品。

    再加上国内人口增长带来的物资消耗,需要减产的工厂数量和规模也都能让人接受。

    需要减产的工厂,政府都会进行一定的补贴,确保绝大多数工厂不会因为减产而倒闭。

    这也算是挽救澳大拉西亚来之不易的工业,反正钱可以从同盟国的赔款中获得。

    细看澳大拉西亚为这场战争获得的土地,基本满足了澳大拉西亚成为超级大国的需求。

    获得了中东的土地之后,澳大拉西亚在矿产资源方面没有了缺陷,单靠矿产资源就能够成为一个极度发达国家。

    而在本土方面,澳大拉西亚北部的防御岛链已经完全完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