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俄国之外,英法和澳大拉西亚全部都是军工产品出口大国,在战争前的武器装备就已经畅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协约国来说,相较于军工业,军队规模的扩张才更加夸张。

    战争刚刚爆发时,也就是1914年8月初,协约国士兵最多的国家是俄国,但总士兵人数也只有不到200万。

    但截止现在,俄国已经累计投入超过400万军队,法国也投入了超过300万军队,英国120万,澳大拉西亚55万,意大利60万,比利时35万,罗马尼亚25万,塞尔维亚35万,希腊15万,黑山8万。

    协约国投入这场战争的士兵总人数已经超过一千万,死亡超一百万,受伤三百万人(累计)。

    而同盟国方面,德国投入了350万军队,奥匈帝国200万,保加利亚30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55万,共计六百多万军队。

    目前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也将退出战争,而德国和奥匈帝国加起来500多万军队中,死亡人数已经将近100万,受伤人数高达150多万。

    当然,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奥匈帝国贡献的战绩。奥匈帝国被俄国用一场战役打败,当时死伤人数就高达数十万,也让奥匈帝国差点一蹶不振。

    这场战争已经导致参战国家死亡人数超过200万,受伤人数将近500万,经济损失更是不可计数。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同盟国和协约国,此时已经无法后退一步。

    这也不能承担战争失败带来的后果,不只是民众的愤怒,还有来自敌国在战后的敲诈和勒索。

    这也让各国更加疯狂的面对战争,德国已经有计划继续提高征兵力度,新的一年里继续征募至少100万军队,投入东西线的作战。

    此时德国的可战之兵高达将近200万,但西线军队目前只有100万出头。

    德国人秉持着更好的防守就是进攻的原则,决定在英法发动大规模战役之前,率先对法国人的战略重地发起突袭,在英法联军没有防备之下,或许会取得奇效。

    说到德国人即将发动的突袭,就不得不提到法金汉对于将进攻重心重新放回西线的坚定程度了。

    法金汉认为,东线俄国幅员辽阔,气候寒冷,交通不便,而且俄国拥有充足的后备兵-->>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