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他成为地区强国。

    在协约国方面,君士坦丁堡和约的签订,让协约国的士气大振,各国媒体争相报道。

    奥斯曼帝国投降之后,同盟国就剩下了德国和奥匈帝国富裕顽抗,协约国的人们似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澳大拉西亚的加入,导致协约国对外进口资源的需求并没有那么高。

    岛国和美国,一直找不到良好的加入协约国的机会。而美国多次向协约国推销军事装备,被协约国以不缺物资为由拒绝。

    这导致除了一些澳大拉西亚同样稀缺的物资之外,美国在战争中对欧洲的贸易并不多。

    当然,战争发展到现在,英法俄已经向美国大量借债,这也是美国唯一参与欧洲战争的事情。

    君士坦丁堡和约达成之后,协约国的目光再次放回了东线的战场上。

    目前西线德国军队已经进入坚守状态,并没有太好的办法快速击败德国。

    协约国的希望也都全部集中在了东线,如果东线能够再次击败德国人,元气大伤的德国就不再是协约国的对手,战争也就有了快速解决的希望。

    实际上,并不只是协约国在关注东线战场,同盟国对于东线战场更加关注。

    早在保加利亚战败之后,德国就明白已经到了孤注一掷的时候。奥斯曼帝国的战败其实也是必然,在奥斯曼帝国面临围攻之时,德国方面也在东线发动了攻势。

    德国军队和奥匈帝国军队按照计划,对俄国东线军队实施战略大包围。

    大包围的计划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东普鲁士的德国军队向东进发,然后南下绕过波兰。

    德奥联军从喀尔巴阡山脉南部绕过,和东普鲁士的德国军队会合,截断波兰和加利西亚的俄国军队的后路。

    如果这个大包围计划能够顺利执行,至少有上百万俄国军队会处于包围圈,被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军队联合包围。

    只要能够消灭这上百万俄国军队中的大部分,德国和奥匈帝国将在东线战场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甚至完全能够凭借俄国损失惨重之时,对俄国重拳出击,迫使俄国退出这场战争。

    只要俄国人退出这场战争,东线压力解除之后,德奥军队就能挥师南-->>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