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减弱。德国军队不可能不防备自己的侧翼,这让正面的德国军队开始分心,不得不分兵前往自己的侧翼。

    德军的攻势减弱,俄军就接过了进攻的大旗,由守转攻,从辛格奥吉耶夫斯克,华沙,伊万哥罗德,桑多梅日地区,向德国军队展开猛烈进攻。

    此时的德国军队已经疲惫不堪,连番后撤之下,已经中断了和奥匈第一集团军的联系。

    而奥匈帝国的第一集团军想在战争中支援德国军队,却误入俄国军队的重围,最终损失惨重,整个集团军被击溃。

    借用鲁登道夫的一句话来说:“11日下令撤退,但这次撤退完全身不由己。我们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现在看来,俄国军队即将入侵波兹南,西里西亚和莫拉维亚地区。”

    事实上,鲁登道夫的判断十分正确,在取得了初步战役的成功之后,德国军队加急向西和西南进攻,目的正是占领西里西亚地区,然后从西里西亚地区进入德国腹地,配合西线战场的四国联军,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俄国人的野心很大,取得了这场战役的初步胜利之后,俄国国内甚至有了攻入柏林结束战争的计划。

    如果不是尼古拉大公借口要和西线军队配合,不能盲目前进拖住的话,恐怕尼古拉二世真的要制定让军队全力进攻,攻克柏林的计划了。

    虽然德国军队在西线和东线战场的进攻屡次失败,谁也不敢保证此时就能攻克柏林,德国军队仍然有着一战之力。

    东线这场战役被命名为华沙-伊凡哥罗德战役,因为这场战役就是在这两个地区附近打响的。

    这场战役对于东线战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俄国出动了高达80万的军队(包括华沙和其他地区守军),面对德奥30多万的军队,取得了酣畅淋漓的胜利。

    虽然俄国方面的伤亡将近十万人,但就这次战役所取得的成果来看,这十万人的伤亡是值得的。

    更重要的是,这次战役之后,德国军队在东线和西线分别经历了一场惨败,不仅打破了德国军队最高战斗力的神话,让包括俄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看到了直接战胜德国的希望,经验也让德国国内一部分势力丧失信心,德国人对于战争的热情似乎没有那么高涨了。

    在俄国人发动战役后不久,西线战场的战役也相继发动。

    澳大拉-->>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