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的催芽方法对问题银星花种子萌芽的影响。

    若是数据支持,则能判断出催芽方法的优劣。

    以上六组的数据经过分析,还可以判断相同的催芽方法对两种不同的银星花种子萌芽的影响。

    比如甲组和丁组进行对比、乙组和戊组进行对比、丙组和己组进行对比。

    再延申一下,则能对效果好的催芽方法究竟在哪些方面发挥了作用,从而提高催芽成功率,进行探讨。

    最后,他又设计了一個简单的实验:

    【催芽成功以后甲、乙、丙、丁、戊、己六组的胚芽又各自分成两组,

    甲1、乙1、丙1、丁1、戊1、己1,均采用无任何添加的自然生长的培育方案;

    甲2、乙2、丙2、丁2、戊2、己2,均采用当前推行的催熟培育方案;

    统计各组胚芽生长成熟落种后的良种率,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对。】

    这个实验可以探讨的问题有点多。

    比如通过甲1甲2、乙1乙2、丙1丙2、丁1丁2、戊1戊2、己1己2的两两对比,探讨当前推行的催熟培育方案对良种率的影响,相比自然生长,究竟是提升还是降低,又可能是从哪些方面施加了影响;

    比如对甲1乙1丙1,丁1戊1己1,甲2乙2丙2,丁2戊2己2这四个组合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三种不同的催芽方法对银星花在两种不同方法培育下后续生长的影响与良种率的影响;

    ……

    这三个实验,设计得不算周密,毕竟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课题,而且也受限于自身的经济条件、知识水平、和实验条件。

    能够研究与验证自身一些关于银星花的疑问,林克就知足了。

    又不是毕业用,或者评职称用,对吧。

    修修改改,写完实验方案,时间已经很晚,林克得回宿舍休息了。

    整理好实验方案,林克离开图书馆。

    路上,全程旁观了林克撰写实验方案的茉莉几番沉默,几番欲言又止后,终于忍耐不住,问道:“林克,你刚刚写的是什么东西啊,怎么那么复杂?”

    “复杂吗?”

    林克反问,浑然忘记了自己当初是怎-->>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