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一个试探。

    三宝太监回道:“回殿下,陛下卧病在床之后,国朝政事便有李公相带领中书门下和三司共同商议决策批复。”

    萧奕起身道:“走,去政事堂。”

    大乾朝会是五天一次,但是丞相等重要大臣每天都要进宫面圣奏对。

    然而萧棣重病以后,朝会就已经辍止,李林甫、张久陵、陆铭等人,也很少进宫面圣。

    萧棣醒来的次数太少,每次醒过来,也都有些神志不清,奏对的时间并不长。

    所以大乾国政国策慢慢的就由李林甫带着百官在政事堂商议决策。

    此刻,皇城内的政事堂,已经有不少官员聚集于此。

    昨夜,皇帝病重,李公相召群臣入宫等候宣召,本以为,新帝将会登基,谁知道,等来的却是太子监国。

    他们有着很多疑惑,也很想知道李公相接下来的谋划,他们也能出谋划策,或为马前卒。

    但是李公相并未有太多动作,而是让人送了一些奏章去东宫。

    也谢绝群臣拜访,今日还告病不出,政事堂算是群臣无首,人心惶惶。

    “殿下,如今李公相称病不出,这燕国使臣即将入关,我等为之奈何?”天章阁学士、兵部侍郎兼参知政事蔡瑾恭敬地对秦王萧策问道。

    李林甫不在,他们也只能是以萧策为首。

    毕竟自从皇帝重病在床,国政在政事堂商议决策之后,萧策也进入了政事堂,以亲王身份参与决策。

    其意不言而喻。

    群臣也默认了。

    毕竟这里的大部分官员,都是李林甫一手提拔起来,算得上是李公相的人。

    而李林甫支持二皇子秦王萧策,也是世人皆知。

    他们自然也直接被动站队于二皇子萧策这一边。

    萧策回道:“燕国使臣此番前来,肯定是商讨保定关一事,大乾和燕贼互犯多年,也是时候坐下来谈谈了。”

    蔡瑾道:“殿下才智过人,臣佩服。燕贼居于燕云之地,坐拥十六州,又有十万精锐轻骑兵,实力不俗,若真是激怒了慕容胤,让其联合金人,于大乾更为不利。”

    其他几位大臣也都是点点头,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