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

    当然了,该来的总得到来,当很多大儒和学识之士反应过来之后,便联名上书,新学有违圣人教诲,应当就此禁止,以免误国误民。

    说到底,这个时代并非是经历了盛唐和后唐的冲击,也没有经历宋朝时期重文轻武之时,文人的一场盛宴,一场士大夫治天下的政治光景,以至于儒学还是非常坚挺。

    大乾有一些像是大唐,却又和大唐不一样。

    这个不一样,也有关于文化的不同,比如高祖时期的古文改革,词的出现,差一点儿就啃下了一片江山。

    汉唐、汉唐,这个时候的汉儒、汉代经学还是文化的巅峰,是大乾治国之本。

    他们很多人都像是被洗脑一样,又或者是死读书,只认圣人之言,且奉之为自己人生所有的谨言,完全就是圣人说什么都是对的。

    还有一些,也是个书呆子,不知道变通,也不敢去变通,又或者是懒得变通。

    新学的出现,就让他们懒得去适应,不去适应,那怎么办?

    自然是反对。

    皇城外的宣德门前,好几个大儒带着自己的弟子们跪在那里,请求太子殿下禁止新学,尊崇儒学。

    也免不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为了把京师的水搅浑,就连忙让人在其中运作一下,好掐灭某个人的雄心壮志。

    正所谓,做多错多。

    他们既害怕萧奕做的太多,真的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出来,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又对萧奕这种大张旗鼓地做法开心不已,处处挖坑,想要把萧奕埋掉。

    而回到眼前,张久陵既然开始咬牙做这个新学圣人,就已经做好了被大儒、名士吐口水的准备。

    不过,张久陵到底是三朝元老,又是桃李满天下的大乾名儒,更是当朝太傅,他的反击也几乎是所有人都能预想到的。

    他先是发表了一篇文章,关于死读书和读死书的概论。

    差一点儿骂的天下读书人一个狗血喷头,又是提出了读书论,人为什么要读书?

    要知道,大部分人读书,那都是为了考取功名,为了入朝当官,为了光耀门楣,为了阶级的晋升。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把读书当做了闲情逸致,当做是一技之长。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