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士兵战斗力不行的另一个原因是马政的荒废。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一嘴贞观年间一个不显山露水的绝对功臣:太仆张万岁。

    隋唐交替时因为战乱,隋朝的国马基本被突厥抢了个干净,就留下来三千匹,被李渊迁到陇右放养。

    后来李世民派了张万岁管理马场,这位一干就是一辈子。

    直到贞观结束,李世民给李治留的战马是七十万匹。

    这也是贞观一朝唐军战力的根本保证。

    张万岁这哥们儿养马的天分可见一斑。

    然后这哥们儿去世之后,唐朝马政也开始败坏,等到玄宗接手时,仅余二十四万匹。

    马匹不够的问题,高宗时魏元忠也上书聊过这个问题,最终给出的建议是取消禁马令。

    唐初时马匹根据肩高分三等,最高者是大马,其次是小马,最下等是蜀马,基本只能用来拉磨。

    还是因为唐初马匹不够的问题,所以当时有限马令规定大马不得民用,只能军用或者作为三品以上高官的代步工具。

    魏元忠建议取消掉这条禁令,让百姓也能骑乘大马,这样百姓有动力培养良马了,官府再从百姓手里收购就行了。

    但关于这项建议,李治虽然通过了,但还是一贯的老毛病,不是给自己和老婆花钱的话那是一个子儿都不愿意多花。

    所以最终这项政策不能说没啥用吧,只能说毛用都没。

    后来还是要“半生明君”唐玄宗给这条政策打了个补丁,给民间养马者让利,最终形成了唐朝开元时的独特景象:

    “征人皆有私马”

    也就是说被召募的兵卒都是骑着家里的大马来的。

    玄宗的政策很大程度是参考了汉文帝的复马令,鼓励百姓养私马,并给补贴让利,增加帝国整体的马匹保有量。

    这也是后来宋朝的“保马法”屁用没有的原因,汉唐两朝的私马就是百姓自己的,而宋朝的马政说白了就是“民牧官马”。

    民牧官马属于一种强制摊派,而且所谓的补贴要等你交马时根据马匹成色而定,这种情况下被强制摊派的百姓自然也就随便应付一下了事儿。

    不过宋代养马不行的原因也不止政策不行-->>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