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像咱们古代那样,发展出来百炼钢、灌钢法、炒钢法等等技艺,也就没有办法研究上好的铠甲和兵器。

    冷兵器时代咱们也都知道,刀剑可以随便把玩。

    私藏弓弩的话轻则论罪重则流放,私藏铠甲轻则绞刑重则族诛。

    在冷兵器时代盔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没有盔甲不仅导致天竺兵员战斗力低下,同时还导致中央军和地方军难以拉开技术代差,王朝的统治难以稳定长久。

    这也是王玄策打起来势如破竹的原因。

    其次也是因为地方太富饶了,都是适合耕种的大平原,反而导致无险可守。

    用咱们都熟悉的话来说,印度是一块标准的四战之地。

    随后还有一个最致命的问题,印度不产马,连简陋的轻骑兵都发展不起来。

    最终结果就是穿着铠甲骑着战马的波斯人、马其顿人、大夏人、安息人、月氏人、白匈奴人、蒙古人等等穿过开伯尔山口后,个个都如战神一般势如破竹,将天竺轮番征服。

    在这种情况下,王玄策打起来自然也是势如破竹。

    不过咱们后世聊到王玄策的待遇时,多有分歧。

    有个说法认为王玄策灭国却没拿到好处,反让吐蕃获利,所以最终李世民不怎么开心,也就对王玄策比较苛待,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个个说。

    贞观年间的吐蕃对印度是不太上心的,因为虽然能去印度,但路非常非常难走。

    也因此松赞干布仅赞助了一千二百兵马,若是吐蕃真的有心插手天竺,直接出万兵,对吐蕃来说不算困难。

    历史上吐蕃打到天竺是安史之乱后的事情了,那时候吐蕃已经彻底侵占了河西和西域,可见即使对吐蕃国内的野心家来说,大唐的疆土比天竺香多了。

    而且贞观后期属于大唐和吐蕃的蜜月期,双方翻脸要到王玄策灭国十五年后了。

    以及还有一个证据是开元初,位于东天竺的个失蜜国遣使来朝贡玄宗,还给带了封信:

    有国以来,并臣天可汗……臣身与中天竺王厄吐蕃五大道,禁出入……天可汗兵至勃律者,虽众二十万,能输粮以助。又国有摩诃波多磨龙池,愿为天可汗营祠。

    话说的很明白-->>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