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方,若遣你为行军总管,需多少兵马?”

    苏烈被点名,看了看李勣,然后认真道:

    “臣有光幕提点,仅需三千精骑足矣!”

    事实上三千当然不够,李勣所说的五千骑也差得远,吐谷浑又不是什么阿猫阿狗。

    但可以的话先夺了这个行军总管的名头,然后大不了私下给陛下认错再多要点兵。

    而且……苏烈记得很清楚,义父高雅贤就是被李勣所斩。

    虽然如今此事已经翻篇,但要是有呛一下李勣的机会,苏烈也绝不放过。

    李世民对这些自然都门清,于是轻巧带过话题:

    “宵小之辈何劳兴师动众,且观药师如何破敌。”

    同时在心里,李世民也给这伏允画了个叉。

    如果说颉利是拥十万骑志得意满,那这伏允就是妥妥的拎不清。

    真以为坐拥高原,通熟地理就立于不败?

    百骑司已经从胡商口中诱出数种克服高反之法,千牛卫也已经带着蔗糖乔装前去验证,并收集资料。

    而且若论地理,如今光幕所展示地图定然比伏允汗帐中挂的更为清晰。

    李世民已经打定主意,若是捉到这伏允便让他和颉利做个邻居,好好相处。

    【实际上从明哲保身的角度来说,李靖是不适合当征伐吐谷浑的主帅的。

    五十岁灭萧铣,五十二岁平辅公祏,五十八岁征颉利可汗。

    八年时间连灭三国,虽然头上有李世民压着很难功高震主,但确实很容易引起非议。

    李靖自己也很懂,所以在灭东突厥官至宰相后,李靖基本不发表意见,尽量降低自己存在感。

    并且在当了四年宰相后就以“腿疾”为名,请罢宰相,李世民也准许了这位六十岁老将的请辞。

    就此来说,李靖的一生已经足够圆满了。

    此时真正为难的是李二凤,毕竟段志玄被吐谷浑溜着玩儿之后,不论是为了大唐颜面还是节省国力考虑,新的将领必须要能够确保一战而胜。

    而若论李二凤觉得最靠谱的,还得是李靖。

    但当时李二凤已经准许了李靖的请辞,要是再强行-->>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