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张图上面只见这个罐子已经被打开,里面是一些堆叠起来的荔枝果肉。

    下一张图片是这果肉被放在一个洁白的碗里。

    在下一张图,则是能看到荔枝已经被吃完,旁边还比了一个大拇指。

    最后一张图则是一张信笺,上书寥寥数语:

    “此果由成都张子乔采制于仲秋,建安十六年十月点赞并祭赠友人。”

    “诸葛村夫手书。”

    下方还有文字依次列好:

    〖给用心点赞,礼轻情意重啊!现在还玩儿古法罐头的,大佬扮演上瘾了只能说。

    古代有罐头?我读书少你别骗我啊。

    骗你有钱还是怎地?咱们老祖宗只是见识少,又不傻,伱自己去翻翻齐民要术看看。

    楼上说的是真的,周礼里就记过鱼罐头,塞到瓶里用泥封口,能保存俩月呢。UP收到这个估计是按齐民要术里的水果罐头方法做的,用盐腌一下,然后放进去封口,大概能放半年的样子,想调节口味还能加点糖什么的。

    盐腌渍……那不就是杀菌吗?老祖宗可惜没显微镜啊,不然可能会发现有细菌,然后大火煮沸这些细菌全挂了,那军用罐头不就来了吗?怎能硬是要等到十九世纪才被外国开发的。

    确实,古代的话,弄个水果罐头卖给狗大户能赚大钱,要是愿意跑跑的话,卖给航海的能防败血症,卖给草原人能换皮革,卖给唐玄宗说不定还能当上节度使呢。

    可以,这商业头脑我只能单走一个6,不过话说咱们古代为啥没玻璃啊,不是都说烧玻璃的难度比烧瓷低多了吗?

    一言以蔽之,古代玻璃产业需要大量的碱,古代不懂化学只能用天然碱,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没这东西,发展不了玻璃产业,偶尔烧出来的一些都是当装饰品了。

    楼上说的没错,这也是古代玻璃几乎都来自中东的原因,那边很多内陆咸水湖,天然碱真是一点都不缺。

    那那些穿越者回去一个个都要烧玻璃岂不是扯淡?

    倒也不是扯淡,有个比天然碱更好用的叫草木灰,但处理方法在古人看来比较神经病,谁家会把草木灰冷泡过滤再煮沸啊,这不是纯纯的有大病?

    我就在意这个罐头,按这么说的话岂不是贼-->>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