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几乎毁灭了民生。

    现代对于货币的描述很清楚:

    随着生产力发展,有了畜牧和农业分工时,开始有以物易物。

    生产力继续发展,有了手工业和农业分工,才能有使用货币的必要和空间。

    故而屯田是一种见效快的压榨民力的行为,同时也属于生产力发展上的开倒车行为。

    曹丕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开始有意松弛屯田,民力得以喘息,曹叡时才能恢复货币。

    不过随后百姓就吃了一记闷棍:

    曹叡大修宫殿,以曹爽为首的宗室们侵占土地,曹植吃着一瓯值千金的驼蹄羹被史书赞清俭等等。

    所以基本可以说,曹魏时候百姓是有过好日子的,只是这个好日子比较看运气。】

    刘巴与糜竺两人盯着货币若有所思。

    孔明则是盯着生产力若有所思。

    货币之策孔明自认无法如糜竺那般理解,但生产力这个随着水力坊的兴建扩建,孔明心中感悟也越来越多。

    公安和江陵的变化,以及从秭归城到江州城一路的变化都看在眼里。

    水力坊切切实实取代了百姓曾经一部分的工作,于是百姓能够拿出来这份时间去养点东西,去作坊做工,乃至于去给军营做点缝补吃食等等额外赚点钱花。

    这岂不就是光幕所说的生产力的发展?造纸、蜀锦、冶铁等想来也应该算手工业?

    那什么才算非手工业?孔明觉得后世让自己难以想象。

    而且南方水脉丰富所以能够依靠水力坊,那么去了北方如关中雍凉又要如何?孔明挠头,这是困扰他近一年的问题。

    ……

    李世民相对轻松,笑问群臣:“若让爱卿们来选,魏蜀吴三地以百姓之身,何地更胜?”

    房玄龄摇头,只觉得三地都差不多:

    “蜀中由好变坏,魏是由坏变好,但魏吴若想安居顺心都需要运气……”

    长孙无忌打蛇随棍上:

    “若让臣说,当都不选,要寻如陛下一般千古明君,五年扫天下平乱祸,重造乾坤,还百姓以安乐盛世。”

    李世民哈哈大笑。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